城市、市集、與商店

網路產品運作最重要的法則就是形成閉環,把使用者掌握在自己的產品中,讓整個消費的流程無法跳脫產品生態系。 形成閉環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城市有自己的護城河,並且在某個範圍裡面形成了一個幾乎可以完全隔絕競爭者的商業機制。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是 iPhone,iPhone 的使用者只能安裝專門給 iOS 生態系的應用程式,而 iOS 的應用程式只能透過 App Store 下載。應用內的消費也必須透過 In-app Purchase。乍聽之下對使用者來說似乎很不方便,但是使用者購買的應用可以與其他的蘋果產品共用。例如 Apple Music 可以跨裝置收聽,使用者可能下次購買平板或是電腦的時候就會選擇 iPad 或是 Macbook,再透過 iCloud,使用者就可以很方便的在這些應用當中同步資料。總有一天顧客就會慢慢的把所有的裝置都換成 Apple 系列的產品。 實體的生態系與虛擬的生態系 軟硬體結合是目前最能夠獲利,也是最容易擴大市場規模的作法;但是生態系不一定要虛實整合,它也可能完全發生在實體產品,比如二十年前的 SONY,他們的充電器、記憶卡、傳輸線用的全部都是自己的規格,這就是實體的生態系。虛擬市場的生態系則可以參考 Amazon,如果你用了 AWS,自然就會用 S3, Cloudfront, Lambda…
Share
View Post

一個好的使用者體驗(UX)應該是什麼樣的?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使用者體驗」的精髓,我覺得是:永遠要讓使用者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一般的網路產品的功能都非常的多,介面也相對的越來越複雜。拿 Facebook 做範例,經過多年的迭代之後,它的功能已經比以前(2012 年)多得多,以前的 Facebook,就是讓你看看你的朋友發佈的訊息,或是推薦你朋友的朋友給你。但是現在的 Facebook 已經不只是社群平台,比如說它有提供類似 YouTube 這樣子的影片串流,可以收看節目,也有像是 Instagram 的現時動態,甚至可以購物。那麼,他現在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社群媒體變成了一個有點類似 Yahoo 這樣的入口網站,所以其實這類的產品呢,我覺得維持好的使用者體驗的挑戰是非常大的。 一個好的使用者體驗,其實可以表現在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你的用戶來說,我們如果拿內容平臺 Medium 來做比方的話。我今天如果是一個讀者,我可以很快速的找到喜歡的文章,或者是他可能方便分享給我的朋友。並且我每次打開 App 的時候,推薦的內容都非常精準,當我想要看一些新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呢,他也都可以正確的顯示。這個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使用者體驗的下一個層次,其實就在有沒有符合商業目標,或是有沒有符合組織的目標。以剛才 Medium 的推薦算法為例,如果我真的要讓用戶很開心的話,那我每一次都推薦給他免費的內容,確保所有用戶每一篇都可以讀,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用戶體驗,因為我們的確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可是,如果我們從組織的層面去思考的話,這麼做其實沒有辦法維持平臺運行的成本。所以另外一個層次的用戶體驗,就是如何在不造成用戶困擾的情況下,同時也達到組織的商業目標。 如果繼續用 Medium 的這個例子來舉例的話,作為產品經理我可能就會去思考,我是不是應該要適時的也加入一些付費的文章進去推薦系統?比如說如果某個讀者喜歡閱讀關於設計的文章,那可不可以讓他看到相關內容的時候呢,多推薦給他一些付費的內容?就內容層面來說,它的確可能感興趣,而對於組織來說,也有一個讓用戶轉化的機會。 但是這個事情也不能做過頭。如果你放了全部都是付費的文章,這個用戶他可能用了幾次之後就會覺得,哎呀,我就不要再點你的推薦新聞了,因為你每次推薦給我的東西都要我付錢,那這樣子就會造成用戶使用上不方便,甚至用戶就會放棄使用。所以其實使用者體驗要追求的是一個平衡。第一個步驟是我們先替用戶想:用戶會喜歡什麼樣子的內容,或者是用戶會喜歡什麼樣的功能。第二步要去思考,怎麼樣讓我們的設計可以幫助到最終的商業目標。這個是使用者體驗需要思考的兩個層次。當然 Medium 這個付費文章的展現邏輯不可能這麼簡單,實際上會有很多需要去考慮的部分,這邊只是作為一個舉例。 結論 那如果你以前有曾經接觸過一些,比如說講的是行銷轉換的漏斗,像是…
Share
View Post

從哪裡著手學習 JavaScript?

如果要學習 JavaScript 的話,應該要從哪裡開始呢? 我覺得在學習 JavaScript 之前呢,要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先理解 HTML 跟 CSS。 HTML 是網頁的骨幹。即使你一開始就去學習比如 Vue 或是 React 這樣的框架,你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使用 HTML。因為 JavaScript 是一個用來操作網頁上面已經有的元素的一個工具,所以你必須要先理解 HTML 的一些基本的語法。而 HTML,與其說它是一種程式語言,不如說它比較像是一套規則,他比較像是元素週期表,或者說像是桌遊的規則,你只要把這個規則給記起來,然後懂得如何使用就行。大部分的時候, HTML 本身並沒有這麼複雜。 什麼是 HTML ? HTML 是一種用來跟瀏覽器溝通的文件,這個文件上會註明給瀏覽器的資訊,所以 HTML 本身並不是給人類閱讀的,你可以從…
Share
View Post

產品經理需不需要會寫程式?

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學會寫程式?是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對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沒有人期待產品經理可以取代工程師自己寫出程式碼,但是我覺得一個產品經理,你不能完全不理解基本的網路相關知識、以及一個軟體是如何運作。 譬如當我們今天說「有一個頁面被快取了」。我們說的快取到底是什麼?或者是當我們最近在談論「禁止第三方 cookie」的時候,我們討論的是什麼?或者是當我把 Google Analytics 放在網站上的時候,它到底是如何追蹤我的用戶資料?是怎麼去得知頁面有多少訪問量?我覺得作為產品經理,必須要去理解其中的邏輯。理解之後,知道怎麼樣去和其他完全不懂的人溝通就可以了。 我應該從 Python 入手嗎? 如果你今天想要去學習一門程式語言的話,那我的建議會是從兩個開始,第一個是 JavaScript。 那其實對於我來說呢,我自己覺得 JavaScript 的這個實用性比較高,單靠 JavaScript 基本上可以寫出網頁以及手機的應用程式。大部份主流的程式也都支援 JavaScript SDK,串接其他服務也比較簡單。當然你也可以學習 Python。 如果要從 JavaScript 跟 Python 之間選一個的話,我覺得學習 JavaScript 的效益會比較大。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 Python 是一個容易學習且強大的語言,但如果你最終是想要做出一個網路產品,那麼 Python 的學習路徑會比較迂迴,你最後必須學習比較多東西。當然有…
Share
View Post

保持好奇心:成為優秀產品經理的必要條件

一個好的經理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我認為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好奇心。其實不管是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工程師,只要你是做創意產業相關的事情啊,我覺得保有一定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對於周遭的事情完全不感到興趣,就很難去蒐集到更多的資訊。其實在創意產業中,你收集與理解的資訊量,會很大程度的影響你的規劃與決策能力。這麼說可能有一點抽象,但我覺得創意產業的工作,其實都是在設計某件東西。比如像我自己是產品經理,我在設計的是一個流程,我是在設計用戶做出的反應,我是在設計怎麼樣讓用戶能夠更喜歡我們的產品。如果是 UI 設計師,那他的工作就是去設計介面,比如說如何讓所有用戶都方便操作,怎麼樣讓使用者自然的理解怎麼操作這些介面。 所以本質上來說,雖然每個團隊負責的項目不同,但是工作的模式是很相似的。我們一定是先去收集資訊、解讀資訊,然後試著把這些資訊轉換成我們的解決方案。推出解決方案之後開始試錯。為了要收集到這些資訊,保持好奇心就會變得非常重要。要有足夠的好奇心,你才會去觀察事物,會開始去理解為什麼這個東西是這麼設計,為什麼文案是這麼寫,為什麼這個產品用的是這個顏色,為什麼他的版面是這樣排列…。 如果你不知道應該要從何開始培養好奇心,我的建議是當你每一次進行消費決策的時候,去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最後決定買了這件商品或是服務。例如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了這間餐廳?或是購買日用品的時候,思考一下為什麼是選了這個品牌。當你習慣這樣的思考後,就會發現人類的行為不外乎是幾種固定的規則。 了解人類的行為之後,設計產品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Share
View Post

產品經理自學手冊:前言

感謝您閱讀這份產品經理自學手冊。 我從 2012 年開始從事產品設計的工作,那到現在也差不多 10 年了。在這 10 年左右的時間,我前後做過平面設計、活動策劃、也從事簡單的網站開發工作。從 2016 年開始我成為一個全職的產品經理,到現在大約 5 年。我把這幾年所學到的東西稍微做了一些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想要成為產品經理的一些夥伴們。 那這份講義大概分成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產品管理本身。對我來講,產品經理這份工作比較像是要去解決每一個組織自己內部不同的問題。 當然產品經理最終的目標是要做出用戶喜愛並且可以盈利的產品,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呢,產品經理需要克服的很多,並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雖然產品經理這個工作一點也不新奇,但現今很多的組織或團隊,其實對於產品經理到底應該要做什麼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我自己的看法是,產品經理,這份工作比較像是為了要解決組織內部的分工的問題而存在。關於這點,我會在接下來的這個產品管理的章節裡面和各位進一步分享。 我也會稍微講到設計。因為對我來說,產品、設計、技術、運營這四個項目有著很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可能關注的更多是產品的各項數據,或者是你做很多增長相關的實驗,這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你完全不理解設計,或者完全不接觸技術,其實很難打造出一個好的產品。這就好像是球隊經理與足球之間的關係,作為球隊經理,你的目標是要幫助球隊獲得成功。雖然你不用下場踢球,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可以完全不懂怎麼踢出好球。還是要對球賽的規則,體制的運作有相當程度的理解,才能夠去帶領一支球隊走向成功。 當然,這並不限於產品經理,我也鼓勵設計師、工程師,或是團隊內負責其他職能的人多多的去理解彼此的工作。 這份講義的內容,很多是從我以往的工作經驗裡面彙總的。所以有好一些部分,作為產品經理其實不需要知道。如果你覺得某些主題好像已經超出產品經理的工作範圍,請放心地忽略。我也會試著跟大家介紹怎麼樣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然後自己試著打造出一個產品。其實我以前曾經在臺北開過 WordPress 的入門課,我覺得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呢,其實還蠻實用的,只是到底需不需要花時間去投資這些,各位可以自己斟酌一下。 最後,如果你在閱讀這份講義的過程中,發生有哪一些地方說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是有哪些地方應該要多進行一些補充,或者發現了錯別字、文句不通順的,麻煩諸位多多斧正。祝各位閱讀愉快,謝謝!
Share
歡迎看看我的另一個網站
View Post

讓用戶調查更有效率:開始之前的幾件事

如果大家平常有在讀一些產品管理相關的書籍,或者是創業相關的書籍,那麼通常都會看到用戶調查這個環節。我今天想特別講一下用戶調查的這個部分。 那之所以要特別把這個部份拿出來說呢,是因為我覺得現在整個,環境啊把用戶調查看作是一個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你今天發布一個新的產品,但是你卻不做又不調查,好像你做了一個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樣。我今天就想特別聊一下這個部分。 先說:我並不是覺得用戶調查不好。而是我們一定有一些更有效率或者是更方便的方法去進行用戶調查的這個環節。並不是你今天設計一個產品之前,你就一定要先去開始設計問卷,然後去做這些 Wireframe 然後讓用戶去測,我覺得這些事情其實並不是這麼的絕對。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們如果去看那些書,或者是你去上那些培訓啦、或者是那些研習的課程,那他之所以跟你這麼說,是因為你今天規劃的是一個新的產品。新的產品可能市場上並沒有同類型的產品(雖然我是不相信啦),但是你可以說對你的產品可能真的是獨樹一格。或者是你的公司今天是一個完全的新創公司,然後市場上並沒有多少的用戶聽過你這個公司的解決方案,又或者是你今天的這個解決方案面對的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眾的市場,那我覺得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做用戶調查是有其必要性的。 但是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我們今天處在的環境並不全部都是在新創公司。我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我們也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是為這些全新的市場、不存在的點子服務。很多時候我們做的是去改進現有的產品,那當然你可以說他是個改版。或者很多時候我們是在一個既有的組織底下,或者是一個既有的品牌底下,試著去推出一個新的策略,或者是我們要在現有的產品上面加上一個新的支線。這個時候我覺得需不需要每一次迭代都做用戶調研究,其實可以討論。 市場調查 在做用戶調查之前呢,其實我覺得有幾個很重要的步驟,必須要先完成。 我自己的習慣是用戶調研之前,必須要先做好市場的調研。比如說你今天做的是內容產業好了,你今天做的是一個線上的媒體,那麼當你推出一個新的產品之前,你一定要先去看看同類型的媒體在市場上存活的狀況大概是怎麼樣,同類型的媒體在市場上盈利的模式是什麼?從類型的媒體在市場上大概可以做到多少的營收?這些事情其實是應該要先行的。你把做產品想像成開一間店,開店之前,不會漫無目的地開嘛。今天去開個店,你要去找場地,然後你要去評估這個場地的租金是多少,要租在哪裏,要花多少錢去做裝潢,店裡面要設置多少個位子?這些事情必須一開始就想好,沒有人是先隨便找個地方開了一間店,然後才開始規劃下一步怎麼做的,通常這麼做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如果你有認真做的話,你可以從中得到很重要的幾個資訊。第一呢,就是這個產品到底值不值得做?因為推進一個產品,其實是要需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跟金錢成本。如果妥善的做好市場調查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這個產品獲取不值得推進,或者是這個產品不適合現在做。如果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一定是壞事。 如果我們還是決定要繼續把這個產品往下做,也可以得到幾個不同的資訊。比如說我們再拿這個線上媒體作為案例好了呢,如果我們今天做一個線上媒體,我可能第一個調查的對象是 Medium。我一搜尋就會發現 Medium 最近才剛經歷了一波對編輯團隊的改革,當然我不能說只看了 Medium,我就說平臺類型的不能做。但是至少你可以從中去知道經營媒體平台的一些困境。那除了 Medium 之外呢?我當然也可以去看一下,比如說完全免費的一些平臺啊,比如說我去看痞客邦最近做得怎麼樣?然後我也去看一下,就是自產內容的這些平臺,比如說我可以去看 ETToday,或者是我可以去看蘋果日報,我可以去看那些 YouTuber 。就是我當然是可以把這些不同類型的平臺先把它給看過一輪嘛,然後我們可以從裡面去找到一些比較容易突破的機會。 競爭者分析 好,那市場的龍頭看完之後,我們也必須要看一下我們的競爭對手。所謂的競爭對手呢,就是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再繼續細分。比如說,剛才我們講的是呃,內容平臺嘛,但是其實內容平臺呢?這個定義非常的廣,就是剛才講到的呃 Medium 當然是內容平臺,但是你看 YouTube 也是那種品牌,抖音也是那種平臺、喜馬拉雅也是那種平臺,所以我們今天在講內容平臺的時候講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那假設我們今天想要做一個以文字圖片為主的好了,就是還是一個典型的呃,寫文章的那種平臺。那我們應該要去對比的,就應該要再更深入一層。就比如說我們今天呢想要介紹的是美食類型的內容,我要介紹臺灣的美食。在這個前提之下呢,我們就必須要去看我們的這些競爭對手是誰呢?這樣就很容易找了嘛。比如說我今天要做臺灣美食的話,那競爭對手可能就是呃一些痞客邦上面的一些大部頭的那些部落客,又或者是 YouTube 上面的一些呃美食的評論等等。 我們在定義競品的時候,你可以這麼思考:就是如果當你的產品還不存在於市面上的時候,用戶是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個就是是你的競品。比如說我們剛才講的這個美食平臺,這個類型的產品網路上面已經多到數不清了,所以其實我們今天如果要推出這樣類型的產品,其實最需要問的問題是,到底為什麼用戶會需要從他原本已經習慣的那些平臺,跳到我們這個地方來?…
Share
View Post

使用 Twig 進行 WordPress 開發:簡介

前言:Timber 是一個已經行之有年(測試版本在 2013 年 7 月就發佈了)的 WordPress 外掛,但是中文的社區討論 Timber 與 Twig 的用戶並不多,但這是我目前使用過後認為學習曲線比較緩,沒有太多複雜的前置知識的工具。我希望可以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介紹,讓大家在製作自己的佈景主題時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選擇。 使用 Twig 進行 WordPress 開發:簡介 大家已經談論了很多關於 WordPress 的未來發展,很多人都認為 WP 缺乏模板語言。這也難怪,因為其他 CMS 平台例如 Django、Ruby on Rails、Node.js、Laravel,甚至是 Drupal 都有模版語言。雖然這顆星球上使用 WordPress…
Share
View Post

修正 ECPay for WooCommerce 外掛可能與 Redux 衝突的問題

如果你使用的是綠界提供的官方 WooCommerce 外掛(以下簡稱 ECPay 外掛),而你用的佈景主題又含有 Redux Framwork 一類的框架,那麼你可有可能會在安裝並啟用 ECPay 外掛後,發現你的佈景主題怪怪的,尤其是佈景主題的設置會跑不出來。 如果你使用瀏覽器內建的開發者工具檢查的話,應該會出現 $ is not a function 這樣的錯誤,這通常是因為 ECPay 外掛中的 class-wc-ecpay-apple-pay.php 這個檔案裡面使用了 jQuery.noConflict();,而 WordPress 本身在開發的時候又使用了許多 $ 符號來代表各種非 jQuery 中的意思,所以才會造成錯誤。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到你的 wp-content/plugins/ecpay-for-woocommerce/includes 底下,找到 class-wc-ecpay-apple-pay.php,並且把 “#apple_pay_ca_test” 上面一行的…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