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gn.tw

Notes on Produ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Philosophy, and Design by Atelier Shen.

艾爾登法環 Elden Ring

Elden Ring 哲學分析:權力、循環、反抗與抉擇 Elden Ring 是一個充滿哲學思考的遊戲,它探討了權力、循環、反抗、抉擇等深刻的主題。遊戲通過豐富的角色、引人入勝的劇情和多樣化的結局,引導玩家思考生命的意義、信仰的力量以及個人在世界中的位置。 自主與決定論:Elden Ring 的核心主題之一是自主與決定論,即個人擁有不受外部力量控制,自主做出決定的權利。遊戲中的人物不斷與宇宙力量和現有權威抗爭,試圖爭取自主權。 平衡與二元性:遊戲中的宇宙觀建立在平衡與二元性之上,黃金律法與混沌力量、生命與死亡、艾爾登之樹與腐敗之樹等等,這些對立元素彼此制衡,共同構成了世界的秩序。 循環與腐敗:Elden Ring 也探討了循環與腐敗的主題,即權力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腐化,以及人們如何反抗壓迫。瑪莉卡女王的統治從黃金時代逐漸走向專制,最終引發了多方勢力的反抗。 抉擇與信仰:最終,Elden Ring 將抉擇的權利交給了玩家。褪色者可以選擇成為新一代艾爾登之王,延續循環;也可以選擇其他結局,打破循環,創造新的秩序。這也呼應了遊戲的核心主題—自主與決定論。 自主與決定論 《艾爾登法環》探討了自主與決定論的主題,特別是在角色如何努力掌控自己的命運,以及遊戲如何讓玩家參與其中。 自主是指個人有權利在不受外部控制的情況下做出決定和治理自己。它意味著自己做決定,不受任何其他影響或約束。 決定論則認為,所有事件,包括人類的選擇,都是由先前的原因所預先決定。 遊戲中許多角色都努力爭取自主,擺脫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命運枷鎖。 例如,菈妮為了擺脫雙指的控制,不惜捨棄自己的肉身,以靈魂的形態存在於玩偶之中。 米凱拉也意識到外神對世界的干預,試圖創造一個不受外神影響的新秩序。 他捨棄了自己的肉身和賜福,以擺脫命運的束縛。 遊戲讓玩家扮演褪色者,一個不受特定信念或效忠對象束縛的角色。 玩家的旅程提供了多種途徑,可以重塑世界,擁抱黃金律法的願景、透過修復盧恩來恢復平衡,或選擇狂焰結局,完全拒絕現有體系。 遊戲結局的多樣性讓玩家思考什麼是正確的,並根據自己的理念做出選擇。 此外,遊戲還探討了黃金律法基本教義派如何迫害那些不符合其教條的人。 他們迫害被認為不純潔的人,例如人造生命和死者。 這種迫害源於他們對世界真實本質的無知,他們忽視了平衡與二元性的系統,而這個系統正是世界宇宙學的核心。 平衡與二元性 平衡與二元性是貫穿《艾爾登法環》世界觀的核心概念,遊戲中充滿了對比元素,這些元素相互作用,構成了秩序與混亂、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等多重二元對立。 遊戲一開始就提到了「太初一」,它代表著一種均勻、混沌的初始狀態。 隨著「太初一」的分裂,生命誕生,世界從統一走向分化,二元性也隨之出現。 黃金律法與混沌勢力是遊戲中主要的二元對立。 黃金律法代表著秩序、穩定與控制,但也帶來了停滯、壓迫和僵化的等級制度。 混沌勢力,例如狂焰,則代表著變革、自由,但也可能導致毀滅、瘋狂和失控的力量。 除了秩序與混亂之外,遊戲中還有許多其他的二元對立: 交界地與陰影之地,分別代表著光明與黑暗。 黃金樹與腐敗樹,分別代表著生命與死亡。 菈妮與拉塔恩的婚姻,象徵著月亮與黃金樹的結合。 遊戲的核心劇情圍繞著這些二元對立力量之間的衝突與平衡展開。 瑪莉卡透過奪取前任神祇的黃金力量,建立了黃金律法。 她最初的統治是和平與繁榮的「豐饒時代」,黃金律法與陰影之地似乎處於一種平衡狀態。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黃金律法基本教義派逐漸掌權,他們對黃金樹和瑪莉卡的信仰變得絕對化,排斥任何與之相悖的事物。 他們迫害被視為異端的群體,例如人造生命、死者和預兆。 黃金律法基本教義派的偏見源於他們對世界真實本質的無知。 他們忘記了黃金樹與腐敗樹、光明與黑暗共存的平衡系統,將黃金律法視為唯一的真理。 這種狹隘的觀念導致了黃金律法的腐敗和衰落。 米凱拉意識到黃金律法的缺陷,試圖創造一個更仁慈的世界。 他捨棄自己的肉身和賜福,試圖擺脫既有秩序的束縛,但最終也可能重蹈覆轍。 菈妮也渴望擺脫命運的枷鎖,她追求的是一個基於邏輯而非情感的新秩序。 她選擇與褪色者合作,共同推翻舊秩序,開創新的時代。 陰影之地的出現進一步揭示了二元性在《艾爾登法環》世界觀中的重要性。 腐敗樹是黃金樹的影子,它體現了所有與秩序、光明和生命相反的元素。 陰影之地是腐敗樹的領域,這裡充滿了死亡、黑暗和混亂。 陰影之地的歷史表明,黃金樹與腐敗樹、光明與黑暗自世界誕生之初就共存,它們是平衡系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瑪莉卡為了掩蓋自己奪取神位的真相,封印了陰影之地,也抹去了人們對平衡系統的記憶。 這一舉動導致了黃金律法的扭曲和基本教義派的興起。 遊戲中的許多角色都體現了二元性的概念。 D和他兄弟的盔甲和武器象徵著黃金與白銀、秩序與混亂的對立。 瑪莉卡和拉達岡本身就是一個二元對立的體現,他們是同一個神祇的兩個面向。 摩葛和蒙格是雙胞胎兄弟,但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摩葛擁抱黃金律法,而蒙格則追求血之王朝,這也反映了秩序與混亂、光明與黑暗的對立。 循環與腐敗 《艾爾登法環》深入探討了循環與腐敗的主題,展現了權力如何導致腐敗,以及歷史如何不斷重演。 遊戲中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循環的本質,以及打破循環的困難。 循環:遊戲世界中存在著一個不斷重複的循環,統治者追求權力,最終因其權力而腐敗,導致新的衝突和混亂,最終被新的統治者取代,這個循環周而復始。 腐敗:權力腐敗是遊戲中重複出現的主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最初立意良好的統治者,也會逐漸被權力所腐蝕,變得專制和殘酷。 遊戲中許多例子都體現了循環與腐敗: 黃金律法:瑪莉卡女王建立的黃金律法最初帶來了和平與繁榮,但隨著時間推移,黃金律法基本教義派興起,他們對黃金樹和瑪莉卡的信仰變得僵化和教條化,開始迫害那些被視為異端的人,例如人造生命、死者和預兆。 黃金律法的腐敗最終導致了破碎戰爭,各個半神爭奪艾爾登王座,世界陷入混亂。 瑪莉卡女王:瑪莉卡女王最初是一位仁慈的統治者,她結束了熔爐百相的統治,並為人民帶來了豐饒時代。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瑪莉卡也逐漸被權力所腐蝕,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隱瞞了自己奪取神位的真相,並發動了對角裂族的滅絕戰爭。 瑪莉卡的行為最終導致了黃金律法的扭曲和世界的衰敗。 米凱拉:米凱拉目睹了黃金律法的腐敗,他希望創造一個更仁慈、不受外神干預的世界。然而,米凱拉也可能重蹈覆轍。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米凱拉利用了蒙格,並操縱了那些追隨他的人。米凱拉的行為表明,即使立意良好的人,也可能在追求權力的過程中做出值得商榷的行為。 遊戲探討了打破循環的可能性: ...

October 26, 2024 · Atelier Shen

人工智慧對搜尋引擎優化的影響

人工智慧對搜尋引擎優化的影響 人工智慧 (AI),特別是大語言模型 (LLM) 的興起,正在顯著改變搜尋引擎優化 (SEO) 的格局。 搜尋引擎結果中整合的 AI 答案正在改變使用者發現資訊的方式,迫使企業重新思考他們的 SEO 策略: AI 摘要吞噬搜尋流程的「探索」階段。 AI 驅動的答案,例如 Google 的 AI Overviews,可以為使用者提供直接的答案,減少對傳統搜尋結果的需求。 這表示使用者可能會在沒有點閱任何網站的情況下獲得他們需要的資訊,從而降低網站流量和潛在客戶。 SEO 的焦點從「漏斗頂部」關鍵字轉移到「漏斗中部」。 傳統上,SEO 專注於排名高流量、通用的「漏斗頂部」關鍵字。 然而,隨著 AI 掌握這些查詢,企業需要將注意力轉移到「漏斗中部」,針對更具體、以意圖為導向的關鍵字進行優化。 SEO 策略必須優先考慮使用者體驗和買家旅程。 由於 AI 正在簡化資訊的探索階段,企業需要建立滿足使用者「漏斗中部」需求的 SEO 內容。 這表示要建立能夠解決特定問題、提供有價值資訊並引導使用者完成購買流程的內容。 內容品質比數量更重要。 AI 讓大量製作內容變得更容易,但低品質、僅為 SEO 而生的內容對使用者沒有幫助,也無法有效地推動轉換。 企業應該專注於建立高品質、與產品或服務直接相關且能滿足特定使用者需求的內容。 品牌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隨著 AI 變得更加普遍,建立強大的品牌對於在搜尋結果中脫穎而出至關重要。 使用者會信任他們認識和信任的品牌,而 Google 的演算法也會優先考慮具有高品牌權威的網站。 儘管 AI 帶來了這些變化,但 SEO 並沒有消亡。 使用者仍然會主動搜尋資訊,並且總是需要選擇。 AI 無法完全理解每個使用者的獨特需求和偏好。企業需要調整他們的 SEO 策略,以適應 AI 驅動的搜尋環境。透過專注於使用者體驗、建立高品質內容和培養強大的品牌,企業仍然可以在搜尋領域取得成功並推動業務增長。 SEO 的一些常見迷思 SEO 不是免費的。 它需要時間、資源和專業知識的投資。 連結建立並非成功的保證。 品質比數量更重要,而連結應該來自權威且相關的網站。 技術性 SEO 並非解決所有 SEO 問題的萬靈丹。 它在大型網站上很重要,但在小型網站上可能並不那麼重要。 並非所有企業都需要 SEO。 對於某些企業來說,其他行銷管道可能更有效。 AI 正在改變 SEO 的遊戲規則,但它也為企業創造了新的機會。 透過擁抱這些變化並調整他們的策略,企業可以在 AI 驅動的搜尋環境中蓬勃發展。 ...

September 19, 2024 · Atelier Shen

簡立峰:台灣 AI 發展策略

著重於「應用」而非「研發」 台灣的AI發展策略應著重於「應用」而非「研發」,並以解決永續發展問題為核心。由於台灣在硬體製造方面擁有優勢,尤其在半導體產業。應運用這個優勢,鼓勵各行各業應用AI,並思考如何將AI融入各個領域,以提升生產力,解決少子化、高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政治文化方面: 政府應積極投入繁體中文的AI發展,避免繁體中文在AI時代式微。 經濟方面: 鼓勵民間企業,如台積電、聯發科,持續與AI合作,並引導他們應用AI,提升產業競爭力。 永續發展方面: AI可以協助解決台灣面臨的永續發展問題,例如少子化、高齡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以及防災救災等議題。 各部會應制定AI應變及發展計畫,將AI融入各項政策和措施中。 數位發展部應扮演跨部會協調角色,協助各部會推動AI應用,而非單獨發展AI技術。 台灣在AI應用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雖然台灣是全球最大的GPU生產地,但相較於其GDP排名,台灣在AI的應用方面卻相對落後。未來政府應積極鼓勵各界應用AI,並思考如何利用AI解決台灣面臨的各種挑戰。 台積電在全球AI產業的角色 台積電在全球AI產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是全球最大的GPU生產者,為AI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硬體基礎。台積電的成功也讓台灣在全球AI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新G7(七家市值總和相當於中國GDP的企業)中的一員。 然而,台灣的國力高度集中在半導體產業,這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一旦台積電像三星、Nokia等企業一樣面臨產業週期下滑,台灣的經濟將受到重大衝擊。 以下幾點說明台積電在AI產業中的角色以及台灣面臨的挑戰: 硬體基石: 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如3奈米、5奈米,為AI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運算能力。 AI模型訓練需要大量的算力,而台積電生產的GPU正是滿足這一需求的關鍵。 產業集中: 台灣過度依賴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 雖然目前台積電預計在2030年前仍會高速發展,但長期而言,台灣需要發展更多元化的產業,避免單一產業風險。 人才排擠: 台積電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可能會排擠其他產業的人才發展。 雖然台積電積極走向國際化,吸納全球人才,但台灣仍需思考如何培養更多元的人才,支持其他產業的發展。 台灣在全球AI產業面臨的挑戰 1. 繁體中文資源的缺乏: 簡立峰指出,如果政府不積極投入繁體中文AI的發展,繁體中文將在AI時代面臨式微的危機。 他強調語言和文化是國家重要的資產,若缺乏相關資源,將會影響台灣在AI時代的競爭力。 2. 過度依赖硬體產業: 簡立峰提醒台灣過度依賴硬體產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會導致產業發展失衡。他以台積電為例,說明雖然台積電在全球AI產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其市值已等同於台灣的GDP,顯示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的風險。他建議台灣應發展更多元化的產業,並積極投入AI應用,才能在AI時代保持競爭優勢。 3. 人口結構的限制: 簡立峰認為少子化是台灣發展AI的一大挑戰。台灣在2016年時沒有任何AI獨角獸企業,而當時亞洲其他國家幾乎都有。他分析這是因為台灣在過去20年來,新創領域發展一直相對弱勢,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導致台灣缺乏足夠的AI人才投入新創和創新。 4. AI 應用的不足: 簡立峰指出,台灣雖然是全球最大的GPU生產地,但在AI應用方面卻相對落後。他認為台灣應該更積極地將AI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政府部門、企業以及民間社會,才能真正發揮AI的效益。他建議政府應該扮演引導和鼓勵的角色,協助各界導入AI應用,並以解決台灣面臨的永續發展問題為目標,例如防災救災、高齡化社會的照護等議題。 5. 數位發展部角色定位不清: 簡立峰認為數位發展部在推動AI的過程中面臨角色定位不清的問題。他建議數位發展部應該扮演跨部會協調的角色,協助各部會推動AI應用,而不是單獨發展AI技術。他也建議數位發展部可以參考國發會的模式,以委員會的形式運作,統籌各部會的意見,並負責資源的分配。 不應過度集中於研發本身 簡立峰認為台灣的AI發展策略不應過度集中在發展AI本身,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台灣的優勢在於硬體製造,尤其在半導體產業。 台灣擁有全球最大的GPU生產者台積電,為AI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硬體基礎。 因此,台灣應善用此優勢,將重點放在AI的應用上,而非投入大量資源去研發AI模型或演算法。 過度投入AI研發會造成資源排擠效應。 AI模型的訓練需要龐大的數據和算力,成本極高。 台灣的資源有限,如果過度集中在AI研發上,可能會排擠其他產業的發展。 全球AI產業已由少數大型企業主導。 這些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數據和人才,在AI研發方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台灣很難在AI研發領域與這些巨頭競爭,更務實的做法是將重點放在AI的應用上,利用現有的AI技術和工具,解决台灣自身面臨的挑戰。 台灣更迫切的需求是利用AI解決永續發展問題。 例如,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以及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威脅。 AI可以協助解決這些問題,例如透過自動化提高生產力、開發智慧防災系統等。 簡立峰強調「台灣要用AI,而不是發展AI」,他認為台灣應將AI視為一種工具,積極將其應用到各個領域,才能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並開創永續發展的未來。

August 30, 2024 · Atelier Shen

世界是如何思考的 How the World Thinks

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以關係性思維角度探討 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從其對原子式思維的偏重來理解。 原子式思維傾向於將事物分解成其組成部分,並認為這些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解釋層級,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它們之上的。 這種思維模式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滲透到其他領域,包括社會和文化理解。 **以柴契爾夫人著名的言論為例:**她宣稱「沒有社會這種東西,只有個人和家庭」。 這種觀點反映了西方思想中將社會視為個體集合的傾向,忽略了關係性和相互依存性。 相反的,關係性思維強調理解事物個體性時,必須考慮其與其他事物的關係。 以個人為例,要理解一個人是誰,必須考慮其成長的文化、時間、家庭、社群、經歷等。 個體的存在和身份是由其關係網絡所形塑的。 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在於其未能充分強調關係性思維的重要性。 過度強調原子式思維可能導致社會分裂和對公共空間的侵蝕。 例如,西方社會對個人權利的過度關注可能導致對他人空間和需求的漠視。 在公共場所播放音樂或不使用耳機觀看影片的行為反映了這種對個體自由的過度強調,而忽略了對社會和諧的影響。 為了克服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應該更加重視關係性思維的培養。 認識到個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經驗的複雜性。 學習如何在不同的思維模式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擁有更靈活的工具和更全面的觀點。 西方哲學教育應當超越原子式思維的局限,培養學生對關係性和相互依存性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應對當代社會的挑戰。 全球哲學 作者 Julian Baggini 透過以下方式將「全球哲學」的概念融入他的著作《全球思考》: 挑戰西方哲學的主導地位: 作者刻意避免將西方哲學作為唯一的參照點,而是以更平等的方式看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哲學傳統。 他強調,不應該將西方哲學視為理所當然的中心,而應將其視為全球哲學圖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強調文化與思想的相互影響: 作者認為理解一個文化的哲學思想,需要了解該文化的歷史、社會和生活方式。 因此,他親身前往世界各地,觀察不同文化的現象,並將這些觀察融入他的哲學分析中。 例如,他透過日本地鐵中關於耳機音量標語的例子,說明了日本文化如何體現了對社會和諧的重視。 探索普遍和特殊性的平衡: 作者認為,雖然不同的哲學傳統存在差異,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主題和關注點。 他以「一體性」的概念為例,說明這個概念在希臘、印度和中國哲學中都有所體現,但其具體含義和詮釋方式卻不盡相同。 作者試圖在承認文化差異的同時,尋找不同哲學傳統之間的共同點和聯繫。 提倡關係性思維: 作者認為,西方哲學過於強調原子式思維,而忽略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性。 他提倡從關係性的角度理解世界,認為個體的存在和身份是由其關係網絡所形塑的。 這種關係性思維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共通之處。 強調持續學習和開放的態度: 作者認為,全球哲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我們持續學習和保持開放的態度。 他鼓勵讀者挑戰自己的既有觀念,並從不同的哲學傳統中汲取智慧。 這種持續學習的精神也是我們在面對日益複雜和多元化的世界時所需要的。 「尊重」在跨文化對話中的意義 「尊重」並非意味著毫無批判地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要積極地與對方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並在挑戰和質疑中尋求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識。 1. 尊重並非毫無批判: Baggini 認為,有些人誤以為尊重意味著完全不加批判地接受對方的觀點,認為批評其他文化是一種冒犯的行為。 他指出,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因為它否定了對方作為理性思考者的能力,並阻礙了思想的交流和進步。 2. 真正的尊重是積極的思想交鋒: Baggini 認為,真正的尊重應該是建立在真誠的意圖和追求理解的渴望之上的。 我們應該真誠地嘗試理解對方的觀點,即使我們不認同,也要努力去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和邏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提出質疑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尊重,而是一種促進雙方思考和理解的積極方式。 3. 透過挑戰和質疑促進理解和共識: Baggini 認為,挑戰和質疑是跨文化對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過挑戰和質疑,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對方的觀點,並反思自身的立場。 這種思想上的交鋒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彼此的共同點,也可能促使我們修正自身的觀點,最終達成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識。 4. 尊重是雙向的: Baggini 強調,尊重是雙向的。 在跨文化對話中,我們不僅要尊重對方,也要期待對方尊重我們。 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願意接受對方的質疑和挑戰。 只有在雙方都願意真誠地交流和思考的情況下,跨文化對話才能真正促進理解和共識。 總結來說,Baggini 認為在跨文化對話中,尊重並非意味著毫無批判地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要真誠地嘗試理解對方,並願意在挑戰和質疑中促進雙方的思考和理解。 只有在這種積極的思想交鋒中,我們才能真正尊重彼此,並最終達成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識。 ...

July 6, 2024 · Atelier Shen

Poverty, by America

美國貧困的根源:結構性問題 美國的貧困並非單純的個人失敗,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 剝削的存在: 在美國,窮人經常被剝削。例如,貧困社區的房東往往比富裕社區的房東獲得更高的利潤,因為窮人沒有其他選擇。 銀行也通過透支費從窮人身上獲取巨額利潤。 種族主義的影響: 美國黑人的貧困率遠高於白人,這與美國的種族主義歷史密不可分。從奴隸制到種族隔離,再到金融危機期間針對黑人社區的掠奪性貸款,種族主義在創造和維持貧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府政策的角色: 某些政府政策實際上加劇了貧困問題。例如,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將大量資金轉移給了富裕的房主,而對真正需要住房援助的人提供的幫助卻很少。政府將低收入住房建設交給私人開發商的政策也導致了剝削和住房負擔能力危機。 扭曲的福利制度: 美國的福利制度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大部分福利流向了最不需要幫助的家庭,而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卻難以獲得足夠的支持。 對市場機制的過度依賴: 許多人認為市場機制可以解決貧困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市場機制往往會加劇不平等,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缺乏對低薪工人的保障: 美國的最低工資制度未能保障工人獲得足以維持生計的收入。許多人即使全職工作也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此外,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 也加劇了貧困問題。許多人不知道誰擁有他們的城市,哪些房東在剝削房客,哪些企業在支付不公平的低工資。總之,美國的貧困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多種結構性因素。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解決剝削問題、消除種族主義的影響、改革福利制度、加強對低薪工人的保障,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美國政府住房政策如何加劇貧困 美國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某些決策實際上加劇了貧困問題。 根據提供的資料,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將低收入住房建設私有化: 美國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中大幅削減了對公共住房的投資,並將低收入住房建設的責任轉移給私人開發商。 這種政策導致了以下問題: 私人開發商以營利為目的,往往會在租金上收取更高的費用,從而加劇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負擔。 私人開發商缺乏足夠的動機去維護和改善低收入住房,導致許多低收入住房品質低劣,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 這一政策允許房主在繳納所得稅時抵扣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支出,每年耗費政府約 1900 億美元。 這相當於政府在直接住房援助上的支出的三倍。 這種政策的問題在於: 它主要使富裕的房主受益,而對低收入家庭幾乎沒有幫助。 它加劇了貧富差距,因為富人可以通過這一政策獲得更多政府補貼,而窮人卻得不到足夠的住房支持。 住房補助券不足: 儘管美國政府提供住房補助券來幫助低收入家庭租房,但補助券的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 許多家庭需要等待數年才能獲得住房補助券,而在此期間,他們可能被迫居住在不安全或不健康的環境中。 這些政策共同導致了美國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並加劇了貧困問題。 許多低收入家庭被迫將很大一部分收入用於支付房租,從而難以滿足其他基本需求,例如食物、醫療保健和教育。 此外,資料中也提到了其他加劇住房問題的因素,例如: 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 許多城市缺乏對房東的有效監管,導致房東可以隨意提高租金、忽視房屋維修,甚至非法驅逐房客。 種族主義的影響: 美國的住房市場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現象,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往往更難獲得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資料中提到的解決方案包括: 增加對公共住房的投資: 政府應該重新承擔起提供低收入住房的責任,並增加對公共住房的投資。 改革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 這一政策應該進行改革,以便更多地惠及低收入家庭。 增加住房補助券的數量: 政府應該增加住房補助券的數量,以便更多有需要的家庭能夠獲得住房援助。 加強對房東的監管: 城市應該加強對房東的監管,以確保房東遵守法律,並為房客提供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消除種族主義的影響: 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消除住房市場中的種族歧視現象,確保所有美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總之,美國政府的住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貧困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增加對公共住房的投資、改革現有政策、加強監管、消除種族主義的影響,並促進社會運動的發展。 房地產市場如何加劇貧困問題? 根據作者 Matthew Desmond 在與 Darren Walker 的對談以及他書中的論述,房地產市場透過以下幾個方面加劇了貧困問題: 剝削性的租金收益: Desmond 指出,在美國大多數城市,貧困社區的房東可以從租金中獲得比富裕社區更高的利潤率。這是因為窮人缺乏住房選擇,更容易被房東剝削。即使房東並非出於貪婪,而僅僅是為了規避風險,他們也可能會對貧困社區的租客收取更高的租金。 Desmond 認為,這種高租金收益是建立在窮人痛苦之上的,導致他們難以負擔其他基本需求,例如食物、醫療保健和教育。 驅逐的惡性循環: Desmond 的研究表明,驅逐對窮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被驅逐的租客往往難以找到新的住房,被迫居住在更差的環境中,甚至無家可歸。 他們也更容易失去工作、遭受健康問題,並陷入更深的貧困之中。 Desmond 認為,驅逐是貧困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非結果。他批評美國社會過度關注於窮人個人的問題,而忽略了驅逐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例如高昂的房租和缺乏租客保護。 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 Desmond 指出,許多城市缺乏對房東的有效監管,導致房東可以隨意提高租金、忽視房屋維修,甚至非法驅逐房客。 他呼籲加強對房東的透明度和問責制,例如要求房東在驅逐房客時必須使用真實姓名,並公開房東的租金收益和驅逐記錄。 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 Desmond 批評美國政府將低收入住房建設私有化的政策,認為這加劇了住房負擔能力危機。 他指出,私人開發商以營利為目的,缺乏足夠的動機去維護和改善低收入住房。 他也批評了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認為這項政策主要使富裕的房主受益,而對真正需要住房援助的人提供的幫助卻很少。 Desmond 認為,要解決房地產市場加劇貧困問題,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 ...

April 17, 2024 · Atelier Shen

Co-Intelligence

探討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 Ethan Mollick 教授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副教授,研究和教授創新與創業,並探討人工智慧對工作和教育的影響。他也是華頓互動的領導者,該項目旨在利用遊戲、模擬和人工智慧普及教育。在學術界任職之前,Ethan 共同創立了一家新創公司,並擔任企業家和其他高管的顧問。他最新著作《共智力:與人工智慧一起生活和工作》探討了人類與人工智慧協作的未來。 人工智慧與創業 Ethan 教授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創業環境。他指出: “我認為過去的建議與現在的建議無法相提並論,因為我認為世界與過去截然不同了。” 過去,人們強調共同創辦人的重要性,但 Ethan 教授的研究發現,單一創辦人在很多情況下表現更出色。而現在,人工智慧可以扮演共同創辦人的角色: “人工智慧可以完成你希望共同創辦人執行的許多功能。如果你是一位技術型創辦人,它可以撰寫非常好的銷售電子郵件、進行預測,甚至提供相當不錯的建議。” 他以肯亞的一項研究為例,該研究發現,接受 GPT-4 建議的頂尖企業家,其利潤比未接受建議的企業家高出 20%。 人工智慧共智力的四大法則 Ethan 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人工智慧共智力的四大法則: 永遠邀請人工智慧參與討論: 了解人工智慧擅長和不擅長的任務,並利用其優勢。 “人工智慧具有我們所說的鋸齒狀邊界,這意味著它在某些任務上表現出色,而在其他任務上則表現不佳。” 成為人機協作中的’人’: 人類應專注於自身擅長的領域,並將不擅長的任務交由人工智慧處理。 “人工智慧的表現大約處於 BCG 顧問的前 8%。這些都是來自華頓等頂尖機構的精英顧問。因此,你需要思考作為一個人,你想做什麼。好消息是,人工智慧目前處於高效能的第 8 個百分點,而不是第 100 個百分點。無論你在哪個領域最擅長,你可能都屬於世界前 1%、5% 或 10%,而人工智慧至少在目前還無法超越你。” 像對待人一樣對待人工智慧,並告訴它你想讓它成為哪種人: 以人性化的方式與人工智慧互動,並明確指示其扮演的角色。 “你可以通過提示它來讓人工智慧做事,基本上就是給它一個句子,然後它會自動完成剩下的所有內容。……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像對待人一樣對待它,並告訴它你想讓它成為哪種人。…… 你是一家 IT 公司的行銷經理,你是一位偏好清晰寫作的編輯,這樣你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假設這是你將使用過的最差的人工智慧: 了解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並保持開放的心態。 “你現在使用的一切都已經過時了,正在訓練更好的東西。…… 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建構下一代人工智慧上,一旦趨於穩定,他們就會回過頭來思考如何將其商業化。因此,無論你認為人工智慧今天的性能極限如何,這都不會是未來的極限。”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 Ethan 教授認為,人工智慧有潛力徹底改變教育方式: “人工智慧解鎖了這些可能性,因為它讓我們能夠進行翻轉課堂。我可以讓人工智慧家教在課外進行內容教學,然後它可以幫助我在課堂上創造良好的互動體驗。” 他建議將人工智慧作為家教和教練,以個性化的方式提供指導和支持。他也強調在課堂上實施主動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人工智慧的未來和擔憂 Ethan 教授認為,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技術變革,這種變革很少發生,大約一代人一次,它會產生許多不可預測的影響。” 他擔心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並強調政府在監管和引導人工智慧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顯然,我們需要防範最壞的情況,我們需要思考如果出現大規模失業會發生什麼。…… 但在日常層面上,我們還需要思考政府在哪些方面允許人工智慧的應用。有許多受監管的行業害怕嘗試人工智慧,我們如何在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並尊重患者的情況下安全地做到這一點?” 他建議企業積極擁抱人工智慧,並鼓勵員工探索人工智慧在其工作中的應用: “人工智慧的力量在於邊緣,在於那些將其用於工作的人。你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激勵他們並捕捉到這一點。你需要讓他們能夠使用前沿模型。…… 損害遲早會發生,你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已經在使用人工智慧了,只是他們沒有告訴你。” AI 對商業、教育和職場的影響 AI 能夠提升各領域的生產力。 研究顯示,不論是分析、寫作、說服、構思、程式設計等任務,AI 都能帶來 20% 到 80% 的效能提升。 這表示企業可以透過相對較小的投資獲得巨大的收益。 AI 有助於縮小員工之間的績效差距。 AI 能夠將表現較差的員工提升到平均水準。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它可以確保所有員工都能做出貢獻。 AI 正在改變教育模式。 AI 導師可以讓課堂外的學習更有效率,讓課堂內可以進行更多互動式學習。AI 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建立商業模式。然而,AI 也讓作弊變得更加容易。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新的規範和評估方法來應對這些挑戰。 AI 正在改變職場。 許多工作可以被 AI 自動化,特別是那些需要大量文書處理的工作。這可能導致某些工作職位的消失,但也可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員工需要學習如何與 AI 協作,並培養 AI 無法取代的技能。 企業需要以分散的方式導入 AI。 最有效的 AI 應用發生在員工將 AI 整合到個人工作流程中的時候。企業應該鼓勵員工嘗試使用 AI 工具,並分享他們的經驗。將 AI 的權力集中在 IT 部門可能會阻礙創新。 持續關注 AI 的發展至關重要。 AI 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其能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個人和企業都需要隨時了解最新的發展,並思考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總結來說,AI 正在對商業、教育和職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理解 AI 的優勢和挑戰,並積極應對這些變化,對於個人和企業的成功都至關重要。

April 4, 2024 · Atelier Shen

Why We Sleep

睡眠的四個關鍵要素 優質睡眠的四個關鍵要素是:睡眠品質、睡眠時間、規律性和時間安排。 這些要素共同組成了睡眠演算法或方程式:QQRT。 睡眠品質 (Quality): 指的是睡眠的深度和結構。優質睡眠應包含充足的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 深度睡眠對於清除大腦中積累的毒素(如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至關重要,而快速動眼睡眠則與做夢和記憶鞏固有關。 睡眠時間 (Quantity): 指的是每晚的睡眠時長。大多數成年人需要 7 到 9 個小時的睡眠。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都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規律性 (Regularity): 指的是每天在相同時間睡覺和起床。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調節晝夜節律,改善睡眠品質。 時間安排 (Timing): 指的是根據個人的生理時鐘安排睡眠時間。 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不同,有些人是早起的「雲雀」,有些人是晚睡的「貓頭鷹」。 將睡眠時間與個人的生理時鐘同步,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和效率。 在評估自己的睡眠狀況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指標: 是否會在鬧鐘響之前自然醒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表示可能沒有獲得足夠的睡眠。 白天是否經常感到疲倦?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表示可能需要更多或更高品質的睡眠。 是否需要依靠咖啡因來保持清醒?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表示可能在用咖啡因來彌補睡眠不足。 優質睡眠不僅僅是睡眠時間長短的問題,還需要考慮睡眠品質、規律性和時間安排。通過遵循 QQRT 原則,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品質,從而提高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和快速動眼睡眠(REM) 根據來源中睡眠專家 Matthew Walker 博士的說明,人類睡眠主要分為兩種: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和快速動眼睡眠(REM)。這兩種睡眠在整個夜晚交替出現,構成一個循環,每個循環平均持續約 90 分鐘。 非快速動眼睡眠 (NREM) NREM 睡眠又分為四個階段,從淺睡到深睡依序為第一到第四階段。 第一階段: 眼球開始在眼皮底下轉動,出現「慢速滾動眼球運動」。 腦波開始減緩。 可能出現「入睡期幻覺」和「入睡期抽動」。 第二階段: 出現「睡眠紡錘波」,這是一種持續約 1-2 秒的同步腦波爆發。 腦波活動進一步減緩,每秒振盪 4-8 次。 第三和第四階段(深度睡眠): 腦波變得非常緩慢,每秒振盪 1-2 次,但振幅(波的大小)卻比清醒時大得多。 睡眠紡錘波持續出現。 大腦皮層中成千上萬的神經元同步放電,然後同步靜默,形成巨大的腦波。 深度睡眠的功能: 調節自主神經系統: 促進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使身體進入平靜狀態。 降低心血管系統活動: 降低血壓,可視為最佳的血壓藥。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促進免疫細胞再生和提高免疫因子敏感度。 鞏固記憶和學習: 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清除大腦毒素: 清除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等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毒素。 快速動眼睡眠 (REM) REM 睡眠以其獨特的 水平眼球快速運動 而得名。 ...

April 3, 2024 · Atelier Shen

柯比意 Le Corbusier

柯比意為何被稱為「現代建築之父」? 柯比意被譽為「現代建築之父」,是因為他革新了建築設計理念,並對 20 世紀及之後的建築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理論與實踐的先驅:柯比意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更是一位重要的建築理論家。他透過著作和雜誌文章,大力倡導新的建築理念,例如「居住機器」和「光輝城市」。 他認為建築應該適應現代生活方式和科技發展,並以功能性和簡潔性為設計原則。 他的理論不僅影響了同時代的建築師,也為後世建築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對傳統的突破:柯比意勇於挑戰傳統建築形式,他使用鋼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創造出全新的建築空間和造型。他提出的「新建築五點」:立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水平長窗和自由立面,徹底革新了建築設計,成為現代建築的重要標誌。這些設計理念在當時被視為離經叛道,卻也展現了柯比意的前瞻性和對未來建築的想像。 對社會責任的關注:柯比意並不僅僅追求建築的美學形式,他也關注建築的社會功能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他認為建築應該為大眾服務,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因此,他致力於社會住宅的設計,並嘗試在有限的預算內,創造出舒適、實用且美觀的居住空間。他的「馬賽公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將住宅、商店、學校、餐廳等機能整合在一個建築體中,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社區生活環境。 對自然的尊重: 柯比意認為建築應該與自然和諧共存。他提倡在都市規劃中引入綠地空間,並在建築設計中運用自然光線和通風。他的建築作品經常將自然元素融入其中,例如「薩伏伊別墅」的立柱設計讓花園得以延伸到建築下方,而「馬賽公寓」的屋頂花園則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和社交的空間。 影響深遠: 柯比意的建築理念和設計風格對後世建築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視為現代建築的經典,他的思想也持續啟發著建築師們對未來都市和住宅的探索。他的作品不僅是建築的實踐,也是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反思,他試圖透過建築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並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柯比意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更是一位具有遠見和創新精神的建築大師。 他在建築理論、設計風格、社會責任和自然觀念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深刻地影響了現代建築的發展,因此被譽為「現代建築之父」。 居住機器 勒·柯比意將住宅稱為「居住機器」,這個概念體現了他對現代建築的願景,即房屋應該像機器一樣高效、功能化和標準化。 他認為,現代生活需要一種新的建築形式,這種形式能夠滿足工業時代的需求。 他從汽車、飛機和輪船等現代交通工具中汲取靈感,這些交通工具在當時已經實現了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並具備一定的美學風格。 他認為,汽車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可以應用於住宅建設,以解決當時歐洲的住房短缺問題。 柯比意還認為,房屋應該像機器一樣易於維護和清潔。 他設計的房屋通常具有簡潔的幾何形狀、平坦的屋頂、大窗戶和開放式平面佈局。 這些特點使得房屋更加明亮、通風,並且易於清潔。 「居住機器」的概念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一些人批評柯比意的設計過於冷酷和非人性化,缺乏傳統建築的美感。然而,柯比意認為,他的設計是為了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模仿過去。他相信,他的建築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健康、更高效的生活環境。 光輝城市 柯比意的「光輝城市」(Ville Radieuse)理念體現於他 1920 年代的著作和都市規劃方案中,旨在解決當時都市面臨的擁擠、髒亂和缺乏效率等問題。其主要特點包括: 高密度與高層建築: 柯比意主張在都市中心建造高層建築,以容納更多人口,同時釋放地面空間。他認為高層建築可以提供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景觀,並改善都市的通風和衛生條件。他著名的「巴黎改建計畫」(Plan Voisin)即提議拆除巴黎市中心部分區域,建造 18 座 200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 功能分區與交通系統: 「光輝城市」理念強調功能分區,將住宅、商業、工業和休閒等不同功能的區域明確劃分,並以高效的交通系統連接。柯比意認為汽車是現代交通的重要工具,因此他設計了寬闊的道路和立體交通系統,以提高都市的交通效率。 綠地空間與自然融合: 柯比意並非一味追求高密度和高效率,他也重視綠地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他主張在都市中保留大量的公園和綠地,並將建築與自然元素融合,例如屋頂花園和立體綠化。他的理念認為都市不應與自然隔絕,而是應該與自然和諧共存。 標準化與模組化: 柯比意深信標準化和模組化設計的優勢,他認為建築應該像機器一樣,以標準化的單元和模組化的方式建造,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確保品質。 他設計的「居住機器」就是這種理念的體現,它以簡潔、功能性和可複製的單元來打造住宅,如同福特 T 型車的量產模式。 社會平等與烏托邦理想: 柯比意的「光輝城市」理念並非僅僅是一個都市規劃方案,它也承載著他對社會平等和烏托邦理想的追求。他認為良好的居住環境和都市規劃可以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然而,他的理念也因過於理想化和缺乏對歷史文化脈絡的尊重而受到批評。 《走向新建築》 《走向新建築》(法語:Vers une architecture)是柯比意於 1923 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本書不僅是柯比意建築理念的集中體現,也反映了他在當時對現代社會、科技和藝術的思考。 對現代技術的讚美:柯比意在書中大力讚美現代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飛機、汽車和輪船等交通工具的發展。他認為這些工業產品的設計理念,例如功能性、效率和簡潔性,也應該應用於建築設計之中。他以汽車的標準化生產為例,認為住宅也應該像汽車一樣,以模組化和量產的方式建造,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他還將汽車與帕德嫩神廟進行比較,認為兩者都體現了機械的完美和數學的精確性,都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 對古典建築的重新詮釋:雖然柯比意提倡現代建築,但他並未完全否定古典建築的價值。他認為古典建築中蘊含著許多值得學習的設計原則,例如比例、構圖和空間組織。他仔細研究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例如帕德嫩神廟和萬神殿,並從中汲取了許多設計靈感。他認為雅典衛城的空間佈局和遊覽路線,為現代建築的空間組織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新建築五點的提出:柯比意在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新建築五點」,即立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水平長窗和自由立面。這些設計原則旨在利用鋼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創造出更加自由、開放和靈活的建築空間,並將建築與自然環境更好地融合。「新建築五點」成為現代建築的重要標誌,影響了無數建築師的設計理念。 圖像和文字的結合:《走向新建築》不僅是一本建築理論著作,也是一本設計精美的圖文書。柯比意在書中大量使用照片、圖畫和示意圖,以直觀的方式闡述他的建築理念。他甚至會對圖片進行修改,例如去掉一些古典建築的裝飾元素,以突出現代建築的簡潔性。 對後世的影響:《走向新建築》出版後,立即在建築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成為現代建築師必讀的經典著作。柯比意的建築理念和設計風格影響了 20 世紀及之後的建築發展,他的作品被視為現代建築的典範。

November 17, 2023 · Atelier Shen

This is Financial Advice

This is Financial Advice 是一段關於迷因股現象的評論性分析。內容主要探討 GameStop、AMC Theatres 和 Bed Bath & Beyond 等公司的迷因股現象,並分析迷因股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 迷因股現象的起源與發展: 資料追溯了迷因股現象的起源,特別是 2021 年 1 月 GameStop 股票價格飆升的事件,並描述了迷因股社群如何在 Reddit 等社群媒體平台上形成和發展。 迷因股投資者的信念體系: 資料深入分析了迷因股投資者的信念體系,包括他們對「軋空」、「裸放空」、「真實股數」等概念的扭曲理解,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信念合理化他們的投資策略。 迷因股文化的關鍵人物和事件: 資料介紹了迷因股文化中的關鍵人物,如 Keith Gill (DFV)、Ryan Cohen 和 Adam Aron,以及這些人物的言行如何被迷因股投資者解讀和利用。資料也分析了「熱燈理論」等重要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如何影響迷因股社群的發展。 迷因股投資的風險和後果: 資料警告迷因股投資的風險,指出迷因股投資者更有可能成為市場操縱和剝削的受害者,並最終在財務上遭受重大損失。 迷因股 影片特別聚焦於圍繞 GameStop、AMC Theatres 和 Bed Bath & Beyond 等公司的迷因股現象。儘管迷因股投資者自認為精明且洞悉內幕,但他們的行為實際上是由陰謀論、賭博成癮和社群媒體演算法所驅動。 迷因股投資的主要策略是基於「軋空」的概念。軋空是指一群投資者購買大量被大量放空的股票,迫使放空者以更高的價格回購股票以彌補損失,從而推高股價。迷因股投資者認為,他們可以透過協調購買和持有迷因股,來觸發大規模的軋空,使他們致富。 迷因股投資者嚴重依賴陰謀論來解釋他們的投資策略。他們認為,像 Citadel 這樣的避險基金大量使用「裸放空」來壓低特定公司的股價。裸放空是一種在沒有真正借入股票的情況下進行放空交易的非法行為。迷因股投資者認為,他們透過購買和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就能揭露這些陰謀,並迫使放空者回補他們的部位,從而觸發軋空。 直接股票登記(DRS)是迷因股投資者採用的另一項策略。 DRS 允許投資者在發行公司過戶代理人的帳簿上以自己的名義記錄其證券所有權。 迷因股投資者認為,DRS 可以防止經紀商將他們的股票借給放空者,並能幫助他們證明在軋空期間他們擁有「真正的」股票。然而,DRS 已演變成一種忠誠儀式,迷因股投資者相信,如果正確執行,DRS 將創造允許軋空發生的條件。 迷因股社群積極勸阻任何形式的「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FUD)。任何質疑其策略或迷因股潛力的行為都被貼上 FUD 標籤並受到壓制。這種行為創造了一種迴音室效應,強化了現有的信念,並阻止了批判性思維。 迷因股投資者堅信一個與基本面脫節的幻想敘事,這使他們容易受到具有掠奪性的避險基金和放空者的攻擊。迷因股投資並不是一條可靠的財務策略,它更類似於賭博成癮,其特點是認知偏差、陰謀論和錯誤資訊。 真實股數 作者將迷因股投資者對「真實股數」的執著視為一種建立在對市場機制一知半解基礎上的陰謀論,並指出這種理論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演變,以合理化他們在投資上的持續失敗。 錯誤理解「軋空」與「裸放空」: 迷因股投資者對市場機制的理解存在根本性錯誤,他們將 2021 年 1 月 GameStop 股價飆升的原因歸咎於「軋空」,並認為「裸放空」是造成迷因股價格被壓低的元兇。 然而,他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都過於簡化和扭曲,導致他們高估了「軋空」的可能性,並將任何股價下跌都歸咎於「裸放空」。 對 140% 的「空頭餘額」的曲解: 迷因股投資者錯誤地將 GameStop 140% 的空頭餘額解讀為有 40% 的股票是透過「裸放空」創造出來的「虛假股票」。實際上,單一股票可以被重複借出和放空多次,因此空頭餘額超過 100% 並不代表存在「虛假股票」。 從「股東投票」到「直接股票登記」的轉變: 迷因股投資者最初試圖透過股東投票來證明存在大量「虛假股票」,認為如果投票數超過已發行股票總數,就能證明「裸放空」的存在。然而,2021 年 6 月 GameStop 的股東投票結果並未如他們預期,於是他們轉而推崇「直接股票登記」(DRS)作為證明「真實股數」的方法。 將 DRS 扭曲為忠誠儀式: DRS 本來是一種讓投資者直接在公司過戶代理人名下登記股票所有權的方式,但迷因股投資者將其扭曲為一種忠誠儀式,相信 DRS 可以防止經紀商將他們的股票借給放空者,並能幫助他們在「軋空」期間獲得巨額收益。 然而,DRS 並不能證明「虛假股票」的存在,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時間,並降低了投資者的流動性。 不斷變化的「真實股數」理論: 隨著時間推移,迷因股投資者關於「真實股數」的理論也不斷演變,以適應新的資訊和解釋他們的失敗。當 DRS 無法證明他們預期的結果時,他們又開始尋找新的解釋,例如「熱燈理論」,認為券商的演算法被避險基金利用來隱藏「虛假股票」。 作者認為,迷因股投資者對「真實股數」的執著是一種自我欺騙,是為了逃避他們在投資上的失敗而編造的藉口。他們拒絕接受現實,並不斷尋找新的陰謀論來維持他們的信念。這種行為模式不僅危險,而且最終只會導致他們在財務上遭受更大的損失。 ...

October 1, 2023 · Atelier Shen

蒼鷺與少年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主題解析 一、電影主題與風格 宮崎駿的自我探索和新嘗試: 這部電影被影評人岡田斗司夫稱為「宮崎駿給宮崎駿的情書」,是宮崎駿在人生晚期對自我的一次探索,也是對動畫藝術表現形式的新嘗試。電影融合了宮崎駿過去作品的元素,同時也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抽象風格,更接近於藝術電影的表現手法。 「宮崎駿這次沒有做作畫,…他想要做的是一部即使他自己也不完全明白的作品…可以說這是吉卜力工作室第一部『需要解讀』的作品。」 - 岡田斗司夫 對生命和戰爭的反思: 電影以二戰時期為背景,主角經歷了母親的逝去、家庭的變故以及戰爭的陰影,在奇幻世界中尋找自我和生命的意義。電影反映了宮崎駿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宮崎駿一直以來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戰爭,但這一次他選擇了『死亡』這個主題…這對宮崎駿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 岡田斗司夫 致敬經典作品: 電影中融入了許多經典作品的元素,例如《雪之女王》、《國王與鳥》、《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展現了宮崎駿對這些作品的敬意。 「宮崎駿在電影中加入了他喜歡的許多作品的元素,…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宮崎駿童年夢想的一個集合。」 二、主要角色分析 真人 (まひと): 主角真人是一個經歷了喪母之痛的少年,在面對家庭變故和戰爭陰影時,他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扎。他通過閱讀《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並在奇幻世界中尋找自我救贖。「真人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角色,但他內心卻非常複雜。他試圖表現得像一個『正直的人』,但內心卻充滿了痛苦和掙扎。」 青鷺 (アオサギ): 青鷺是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既是引導真人進入奇幻世界的嚮導,也是試圖操控真人的反派。他的形象可能融合了宮崎駿對高畑勳、鈴木敏夫以及手塚治虫等人的印象。 姬 (ひめ): 姬是奇幻世界中的公主,也是真人的母親久子 (ひさこ) 在另一個時空中的化身。她代表了母性的溫暖和生命的希望。 王子: 王子是奇幻世界的創造者,也是一個孤獨而渴望傳承的老人。他的形象可能代表了宮崎駿自身,電影中他與真人的對話,也反映了宮崎駿對自我和創作的思考。 三、重要意象解讀 塔: 塔是连接现实世界和奇幻世界的通道,也象徵着人生的迷宫和挑战。 石: 石是構成奇幻世界的元素,也象徵着生命的重量和永恒。 鳥: 鳥是奇幻世界中的重要角色,既代表了自由和希望,也象徵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四、電影評價和影響 藝術性與娛樂性的平衡: 電影在藝術性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由於其抽象的風格和深刻的主題,在娛樂性上可能不如宮崎駿過去的作品,因此評價呈現兩極分化。「這部電影是一部宏大的實驗作品。…它成功地成為了一部藝術電影,但在娛樂性方面有所不足。」 - 岡田斗司夫 對動畫產業的啟示: 電影的製作過程中,許多知名動畫工作室參與其中,這也反映了宮崎駿對動畫產業的影響力和期望。「宮崎駿雖然沒有培養出接班人,但他為動畫產業播下了種子…他的影響力將繼續推動動畫產業的發展。」 對觀眾的思考: 電影以開放式的結局,提出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個問題,引發觀眾對生命和自我的思考。「這部電影不是一部說教式的作品,而是宮崎駿對人生和創作的思考…他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引發觀眾對自我的思考。」 總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一部充滿宮崎駿個人風格和哲學思考的作品,它不僅是動畫電影,更是一部關於生命、戰爭、自我和藝術的思考之作。

July 16, 2023 · Atelier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