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Post

閱讀筆記:《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摘要:這是一本關於 Ben Horowitz 創業故事的書。如果你關心的是已經獲得風險投資的公司快速增長的故事,那麼 Ben Horowitz 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我不太清楚這本書是否打算作為一本管理指南。如果是的話,或許閱讀杜拉克的書會更好一些。 前情提要 Ben Horowitz 於 1999 年與 Marc Andreessen 共同創立了 LoudCloud,併計劃開展企業管理服務(現在已經發展到 SaaS 和 IaaS 領域)。他們是這個領域的技術先驅。他們雖然撐過了網絡泡沫破裂,但是公司也變得搖搖欲墜(因為他們大多數客戶都是其他快要破產的科技公司)。他們在隨著市場下滑的後泡沫環境中進行 IPO。他們轉向成為 Opsware,一家技術服務公司(即進一步在託管服務堆棧的後端)。他的上市公司在即將破產的時候宣布軸轉,即使是我最大的競爭者,這是我也不希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噩夢。但他們撐過了納斯達克的除名威脅、大規模的員工暴動、整個瘋狂的 Max 情景。所以他提供了內部優秀數據的前景。 Ben 在矽谷中也有「no-bullshit guy」的聲譽,所以這些故事是有價值的。 第二:一些初步的想法。 Ben…
Share
View Post

閱讀筆記:《Zero to One 從零到一》

在與彼得和 Paypal 幫合作近 10 年的時間裡,我對 Zero to One 有個獨特的觀點。事實上,我所包含的許多想法都是我所熟悉的。這本書的啟動點是彼得的股票面試問題:他 8 年前問我的一個問題。「有沒有什麼事情你認為什麼是對的,但大多數人不覺得?」當時(2006 年)我的答覆是:「房市泡沫」。當然這是作弊,因為我早就知道這是彼得提出的觀點。所以毫無意外,他問我是否有另一個答案。我沒有,但幸運的是,我在其他問題回答的不錯,所以還是通過了。 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以及為什麼這麼難以回答是敏銳的,本身就揭示了一個看得見的真理。很少的想法是反向和正確的。然而,發現這種組合對於成功投資,創業甚至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這本書以快速,清晰的節奏運行,並且有很多慷慨實用的範例。甚至引用了魔戒中的舉例,讓人感到自然或至少耳目一新。而且,正如彼得不會做的那樣,文中有幾個彩蛋,暗示了彼得的一些更獨特的想法。當然我還是有不認同的地方,但整體而言,特別是在「商業」類別中,《從零到一》是一本特別而發人深省的書。 即使我發現自己與其許多想法存在激烈的分歧,我也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打開了這些話。「每一刻的業務只發生一次。」下一個比爾‧蓋茨不會建立一個操作系統。接下來的 Larry Page 或 Sergey Brin 不會搜索引擎。而下一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不會再做一個社群媒體。如果你正在複製這些傢伙,你就不會從中學習。「複製模型比創造新東西更容易:做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做,把世界從 1 到 n,增加更多的熟悉的東西。但是,每當我們創造新的東西,我們從…
Share

我們如何面對愈來愈多重複的資訊?

如果你對網路有些觀察,最近幾年應該不難發現,所有的內容都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重複。一篇新聞報導寫出來,不到幾分鐘就可以在各大媒體的網站、各大論壇討論區產生幾十份重複的 copy。一個新功能的平台發佈,不需要幾個禮拜,其他的網路公司就可以複製出一個幾乎一樣的平台。Kickstarter 的募資尚未結束,各種仿冒品就已經在市面上買的到。你搜尋結果的第一名,是照抄微信公眾號的文章… 和二十年前比起來,現在的這個世界無疑是重複的世界。產品重複、內容重複、劇情重複、功能重複、設計重複、材質重複、外觀重複… 我現在用的文字編輯器 Bear,看起來也跟我用了好幾年的 Ulysess 是一模一樣的介面,你要說他完全沒有參考我還真不信。然而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創意永遠底擋不住抄襲,當你沒有用戶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是。今天你發明了一款新產品,只要大公司直接照抄,好像也拿他們沒輒。 別的產業我了解不多,我就說說內容產業吧。當人工智能的技術真的到了普遍應用的階段時,這些重覆的資訊應該只會更多不會減少。當 Content Spinning [Article spinning –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ticle_spinning) 的技術真的應用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內容好像都是一個樣子的。重複的內容出現在所有的平台上,重複圖片、重複的連結… 真正原創的內容因為沒有被「複製」,反而無法出現在任何讀者的視野之中。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