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摘要
-
創傷不僅僅是過去的事件,而是銘刻在身心靈上的印記,是持續存在於身體中的當下感受。正如 van der Kolk 所說:「創傷不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而是你持續感受到的傷口[…]你活在一個充滿過去恐怖殘留的身體裡。」 這意味著治療必須處理這些持續存在的生理和情緒反應,而不僅僅是談論過去的事件。
-
身體在創傷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Van der Kolk 強調身體在創傷記憶和反應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當人們想起創傷時,身體會重新經歷創傷,即使在言語表達之前也是如此。他用一個女性在 EMDR 治療開始前身體出現焦慮反應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他進一步強調姿勢、動作和身體感覺如何影響心理狀態。
-
談論創傷雖然重要,但通常不足以治癒。 雖然語言在治療中佔有一席之地,但 van der Kolk 認為,單靠談論創傷不足以帶來真正的改變。身體需要學會危險已經過去,並生活在當下的現實中。他批評了過於強調認知行為療法 (CBT) 的做法,因為 CBT 主要關注理性思考,而忽略了身體和情緒的現實。
-
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結,以及培養覺察力至關重要。 Van der Kolk 提倡瑜伽、正念冥想、神經回饋和戲劇等方法,以幫助人們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結,並培養自我覺察。這些方法著重於調節神經系統,創造安全感,使人們能夠重新處理創傷經歷。
-
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創傷復原中扮演關鍵角色。 Van der Kolk 認為,創傷會損害想像力,而想像力對於設想更美好的未來至關重要。他提倡戲劇和藝術等活動來促進想像力和創造力。
-
愛和連結在創傷中扮演著複雜的角色。 Van der Kolk 指出,愛與創傷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特別是在童年時期遭受虐待的情況下。他用一位越戰老兵的例子來說明,對死者的忠誠如何阻礙他過自己的生活。
治療創傷需要從「自我的感覺」開始的原因
範德科克博士認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羣的治療需要從「自我的感覺」開始,是因為創傷會嚴重損害人們的自我感知和身體感覺。
創傷使自我感知消失
範德科克博士的研究顯示,創傷者的腦部掃描圖像中,與自我感知相關的區域(如眶額葉皮質、前扣帶迴、內側前額葉皮質等)活性極低。這意味著創傷者失去了自我意識,無法清楚感知「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因此,他們常常會感到迷茫、空虛,難以做出決定,也無法從他人的建議中獲益。
身體感覺消失
創傷也會影響與身體感覺相關的腦區(如後扣帶皮層,英文: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導致創傷者對自身身體的感知變得模糊。他們無法感受到身體的需求,也無法從身體獲得安全感。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創傷者會出現睡眠障礙、消化問題等生理症狀,以及逃避與身體接觸的行為。
因此,在開始處理創傷事件之前,必須先幫助創傷者重建自我感知和身體感覺。這就好比房子地基毀壞了,必須先修復地基,才能繼續往上蓋房子。
重建自我感知
治療師可以引導創傷者覺察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身體感受,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透過正念練習、冥想等方法,可以幫助創傷者專注於當下的體驗,提升自我覺察能力。
重建身體感覺
瑜伽、肢體活動、按摩等方法可以幫助創傷者重新連結身體,感受身體的能量和活力,並找回對身體的掌控感。團體歌唱和舞蹈也能促進人際連結,提升安全感。 當創傷者重新建立起自我感知和身體感覺,並感受到內在的平靜和安全感之後,才能更有效地處理創傷事件,並從創傷中恢復過來。
Van der Kolk 博士認為最有效的創傷療法
根據 Van der Kolk 博士在 Merle Jordan 會議上的演講,他認為目前治療簡單、相對 uncomplicated 的創傷,最有效的療法是 EMDR(眼動脫敏與再處理),治癒率高達 80%,這數據是其他療法難以企及的。他強調,EMDR 的有效性已通過研究證實,其原理在於幫助人們處於正念且安全的狀態,觀察自身經歷而不被其挾持。如此一來,便能整合自身經驗,接受創傷的發生,並認知到創傷已經過去,不再持續發生。
除了 EMDR 之外,Van der Kolk 博士也提到另一種很有潛力的療法:MDMA(俗稱搖頭丸)輔助療法。雖然目前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但初步結果顯示,其成效可能與 EMDR 相當。他指出 MDMA 療法是透過藥物讓大腦保持鎮靜、開放和充滿愛的狀態,使患者在這樣的狀態下重新審視受傷的自我,進而產生對自身的同情。這與 EMDR 的目標相似,都是幫助人們在平靜的狀態下觀察自身經歷。
Van der Kolk 博士認為,任何能幫助人們感受深層平靜和自我覺察的療法,都可能有效治療創傷。然而,他同時指出,要讓創傷者感到平靜並安全地觀察自身,其實非常困難。這是因為創傷者非常害怕內在的感受,而且誤以為創傷是外在事件造成的,而非內在持續存在的傷口。因此,治療的關鍵在於淨化身體,解放身體,並學習掌控身體。這也說明瞭為何他重視瑜珈、肢體活動、團體歌唱等方法在創傷治療中的作用。這些活動能幫助人們重新連結身體,調節情緒,並找回對身體的掌控感。
心理創傷如何影響人們對周遭世界的感知?
心理創傷會深刻地改變人們對周遭世界的感知,使其充滿威脅和危險。創傷倖存者的大腦會持續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將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聲音和感覺誤解為潛在的威脅,導致恐懼、焦慮和過度反應。
-
杏仁核過度活躍: 如先前所述,創傷會使杏仁核(大腦的恐懼中樞)變得過度敏感。 這意味著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無害的刺激,例如汽車喇叭聲或人羣中的喧鬧聲,也可能被杏仁核解讀為威脅,觸發戰鬥或逃跑反應。
-
右腦主導: 創傷會導致右腦(負責情緒和直覺)主導,而左腦(負責邏輯和語言)則被抑制。 這使得創傷倖存者更難以理性地評估情況,更容易被情緒淹沒,並對周遭環境做出過度反應。 他們可能會根據直覺和感覺做出判斷,而不是基於邏輯和事實,導致對世界的扭曲感知。
-
將創傷投射到周圍環境: 研究表明,創傷倖存者傾向於將他們的創傷經歷投射到周圍環境中。 例如,一位曾在戰爭中遭受轟炸的退伍軍人可能會將煙火表演的聲音誤認為是爆炸聲,並引發恐慌發作。 同樣地,一位遭受過性侵犯的女性可能會將陌生男性的接近視為潛在的威脅,即使對方並無惡意。
-
喪失想像力: 創傷會損害想像力,使人們難以想像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並困在過去的恐懼和痛苦之中。這會導致一種持續的無助感,使人難以相信世界是安全的,並對未來感到絕望。
心理創傷會扭曲人們對世界的感知,使其充滿危險和威脅。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還會影響他們與他人互動和體驗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