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與畫家 Hackers and Painters (2004)

駭客和畫家都是創作者 駭客和畫家都是創作者,因為他們都致力於創造美好的事物。 他們不被視為研究人員,但如果他們在創造事物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技術,那就更好了。 他們不被視為工程師,因為工程師關注的是「如何做」,而駭客和畫家則關注「做什麼」。 最好的駭客會創造規格,而不是僅僅實現規格。 駭客和畫家都透過實作來學習。 大多數駭客不是透過大學課程來學習駭客技術的,而是透過自己寫程式來學習。 畫家會留下作品的軌跡,因此你可以透過觀察他們的作品按時間順序排列來觀察他們的學習過程。 駭客和畫家都從範例中學習。 對於畫家來說,博物館就是一個技術參考圖書館。 駭客可以透過觀察好的程式來學習編程,不僅要看它們的功能,還要看它們的原始碼。 開源運動的好處之一是讓學習編程變得更容易。 駭客和畫家都透過逐步完善來創作。 繪畫通常從草圖開始,然後逐漸填入細節。 有時最初的計劃會被證明是錯誤的,許多畫作在 X 光下會發現肢體被移動或面部特徵被重新調整。 駭客也應該以這種方式工作,因為程式規格不可能是完美的。 駭客和畫家都需要對美有狂熱的追求。 如果你觀察好的軟體內部,你會發現即使是沒有人會看到的部分也很美觀。 好的軟體就像一幅精美的畫作,即使是細節也經過精心處理。 駭客和畫家都需要同理心。 要做出真正偉大的作品,你必須能夠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待事物。 大多數駭客為人類受眾製作軟體,為了吸引受眾,你必須了解他們的需求。 同理心可能是優秀駭客和偉大駭客之間最重要的區別。 雖然駭客和畫家有很多共同點,但他們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科學家透過實驗和習題來學習科學,而駭客則透過實作來學習駭客技術。 科學家從一開始就做完美的工作,因為他們只是在複製別人的工作,而駭客從一開始就做原創的工作,只是做得不好。 大公司通常不鼓勵駭客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大學和研究實驗室強迫駭客成為科學家,而公司則強迫他們成為工程師。 大公司希望減少設計成果的標準差,以避免災難,但這也意味著他們會失去最好的產品。 軟體的報酬不如其他類型的創作。 寫小說的報酬不如為垃圾處理器寫廣告文案,駭客編程語言的報酬不如想辦法將公司的舊資料庫連接到他們的網路伺服器。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駭客仍然可以透過從事日常工作並在工作之餘開發出色的軟體來創造美好的事物。 這就是開源駭客的意義所在。 開源可能是正確的模式,因為它已經被所有其他類型的創作者獨立證實。 駭客不應被視為科學家 將駭客歸類為科學家其實是個錯誤的標籤,因為他們的工作方式與目標都與科學家截然不同。 源碼中提到,將駭客的工作稱為科學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應該以科學的方式行事,導致他們偏離創造美好軟體的初衷,而去追求適合寫研究論文的醜陋系統。 以下列出幾個支持駭客不應被視為科學家的論點: 駭客是創作者,而不是科學家。 他們像畫家、作家和建築師一樣,專注於創造美好的事物。 他們的工作重點是設計和創造,而非科學研究和實驗。 駭客透過實作學習,而不是透過科學方法。 他們從編寫程式、犯錯和除錯的過程中學習。 科學家則透過實驗和驗證假設來學習。 駭客的成功標準與科學家不同。 科學家追求的是可驗證的真理和可重複的實驗結果。 駭客的成功則取決於他們創造的軟體是否美觀、實用和受歡迎。 駭客需要同理心,而科學家則不一定。 為了創造出優秀的軟體,駭客需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思維方式。 科學家則更注重客觀性和理性分析。 將駭客視為科學家會阻礙他們發揮創造力,並導致他們追求錯誤的目標。 駭客應該被視為創作者,並被賦予自由去探索、實驗和創造美好的軟體。 從畫家身上學習駭客之道 從畫家身上,駭客可以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他們創造出更優秀的軟體。 透過實作學習: 就像畫家透過不斷練習來提升技巧,駭客也應該透過實際編寫程式來學習。 不要害怕犯錯,從錯誤中學習,並不斷改進你的作品。 大學課程教導的編程方式與實際編程方式截然不同,駭客應該像作家、畫家和建築師一樣,在編寫程式的過程中逐步完善。 從範例中學習: 就像畫家從大師作品中汲取靈感,駭客也應該研究優秀的程式碼,學習他們的設計理念和技巧。 開源運動為駭客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他們可以輕鬆地查看和學習他人的程式碼。 逐步完善: 畫家很少一次性完成作品,他們通常會從草圖開始,逐步添加細節和修改。 駭客也應該採用這種迭代的方式來開發軟體,因為一開始就追求完美的規格是不切實際的。 靈活的編程語言和抽象的設計可以幫助駭客更容易地修改程式碼。 對美有狂熱的追求: 偉大的畫作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美的追求。 同樣地,優秀的軟體也應該追求美感,即使在使用者看不到的細節上也應該精雕細琢。 程式碼的整潔度、變數命名和整體結構都體現了駭客對美的追求。 同理心: 為了創作出能打動人心的作品,畫家需要了解觀眾的情感和喜好。 同樣地,駭客也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痛點。 具有同理心的駭客才能創造出真正優秀的軟體。 除了以上几点,畫家的工作方式也提供了一些值得駭客借鉴的经验: ...

April 4, 2024 · Atelier Shen

SaaS Metrics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留存率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留存率,因為取消訂閱表明缺乏產品/市場契合,無論原因是什麼(價格、功能、需求的嚴重性、需求的持續時間)。如果無法解決,這意味著業務失敗,即使其他指標表現出色,因為這意味著客戶拒絕該產品。一旦你開始擴張(即超過產品/市場契合並進入數千萬的收入),你會意識到取消訂閱的比例隨著總客戶數呈指數增長——而新客戶增長則隨著銷售和市場成本呈線性增長——這意味著取消訂閱必然且始終超過進入活動,因此增長停止。因此,留存率是最重要的,無論處於哪個階段。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收入增長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收入增長,因為高收入增長意味著許多其他(甚至無法衡量的)事情運行良好,例如產品/市場契合、接觸客戶的能力、留住客戶的能力,以及證明可尋址市場的巨大規模——不,真的,我們實際上在解決這個問題!——高增長是建立大型科技公司的唯一途徑,因為科技市場動態遵循“贏者通吃”的權力法則,而成為最大的唯一方法就是增長最快。快速增長證明公司其他所有部分都是健康的,或者至少健康到不會致命。高增長的公司擁有所有選擇——保持獨立、籌集資金、出售。這也是股權價值的最大決定因素,因為它最大化了收入和收入倍數。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淨利潤增長,因為股權價值幾乎完全由收入增長決定的日子在2015年已經結束,現在公共和私人市場不僅獎勵增長,還獎勵盈利增長。這樣更好,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正在建立可持續的、創造價值的公司,而不僅僅是像病毒一樣增長的公司,沒有目的,可能會殺死宿主。獨角獸公司不是因為缺乏收入而死,而是因為缺乏利潤。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銷售效率,因為如果獲取新收入的成本很高,這意味著產品被強行推入市場,而不是被市場接受,這意味著你是在人工增長,而不是找到真正的產品/市場契合和持久性。要在規模上增長將會非常困難,因為僅僅替代自然取消的成本就很高,因此你的最大規模是有限的。這種開支意味著長期內盈利將會非常困難,因為客戶的終身收入中有太多的成本在他們甚至寫下第一張支票之前就已經花掉了。這意味著你是在“購買客戶”,而不是建立人們自然而然想要、享受並談論的產品,這反過來又質疑了產品的基本價值。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LTV,因為如果你單獨查看組成指標,你永遠無法獲得完整的畫面。高增長很好,但如果利潤率如此之低,以至於在規模上無法實現盈利,那就不行。高留存率很好,但如果每月經常性收入如此之低,以至於可觀的收入需要太多客戶,那就不行。當你優化LTV中的一個數字時,其他數字往往會朝相反的方向變化。例如,你可以提高價格,這會增加每月經常性收入,但也會增加取消訂閱,因為人們無法承擔。只有通過結合這些指標,你才能獲得業務模型健康的清晰和真實的畫面。有些人說LTV不有效,因為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但這正是為什麼嘗試它如此重要。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40法則,因為你的公司要麼需要快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當前的虧損會創造長期價值),要麼你的公司需要非常盈利(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價值”實際上是來自業務的現金,持續多年)。 “40法則”實現了這一點——年增長率和底線利潤率的總和——這是涵蓋成功公司生命週期中“增長”和“利潤”階段的“超指標”。 單一最重要的SaaS指標是NPS(客戶滿意度),因為這是價值創造的最終衡量標準,這反過來又影響每一個其他重要指標。它影響新增長,因為只有高NPS的客戶才會推廣口碑營銷——這是最便宜的營銷形式,也是少數幾個隨著業務增長而持續擴展的形式之一。它影響留存率,因為高NPS意味著他們會留下。它甚至影響一些客觀上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沒有數字指標,例如品牌質量和產品相關性,以及即使你犯錯也愛你的客戶。它不僅涵蓋產品管理,還涵蓋技術支持和其他所有功能。客戶是公司的基本單位,而NPS衡量的是客戶健康。 所有這些陳述對某些公司、某些時期、某些階段、某些行業、某些市場都是正確的。但更大的觀點是,公司的複雜性超過了“單一最重要的指標”。 指標的目的是成為服務於你的目標、時間表、規模、情況,甚至哲學的工具,而不是你盲目服從的主人。 專注於一件事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創造了焦點,特別是當公司年輕且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最大化多個目標時。像WP Engine這樣的大公司可以有三個或四個,但仍然不多。 你的工作是找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什麼是燃燒的,什麼對於讓公司達到下一個里程碑最重要,專注於運行良好的事情,然後簡化和明確整個公司應該對齊的少數目標和指標。就像這樣。

September 15, 2020 · Atelier Shen

產品市場契合度 Product Market Fit

產品市場適配 (Product Market Fit) 概述 產品市場適配是指你的產品滿足了目標市場的需求,並且有足夠多的客戶願意購買和使用你的產品。 換句話說,產品市場適配意味著你創造了一款很多人想要的產品。 達到產品市場適配是公司發展的關鍵階段,因為它標誌著從產品構思到獲得市場吸引力的轉變。 以下將從不同方面詳細說明產品市場適配的要素: 產品市場適配的難點 找到產品市場適配非常困難。 大多數公司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打造世界級團隊也極具挑戰性。 建立一個能應對快速成長階段並擁有持久文化和組織的公司並不容易。 相較之下,賺錢反而是比較容易的問題。 通常,創造出一個備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比找出如何從中獲利更難。 尋找產品市場適配的過程 尋找產品市場適配的過程就像在沙漠中摸索,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 但是,你可以透過以下步驟來提高成功的機率: 傾聽客戶的問題,而不是他們的解決方案。 客戶會告訴你他們面臨的痛點,仔細聆聽並理解這些痛點。 但不要過度依賴他們的建議方案,因為他們通常不是最佳的。 快速原型設計和用戶測試。 不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去開發完整功能的產品,而是要快速製作原型並進行用戶測試。 不要過度擔心擴展性和盈利模式。 在早期階段,重點應該放在驗證產品是否滿足市場需求,而不是過早地考慮擴展性和盈利模式。 預期需要多次迭代。 沒有人能一次就找到完美的產品市場適配,你需要不斷迭代和改進產品,直到找到適合的方案。 測試產品市場適配的工具 客戶訪談: 與目標客戶進行深度訪談,瞭解他們的動機、問題和痛點。 用戶體驗測試: 觀察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收集他們的使用體驗和反饋。 數據指標: 追蹤關鍵指標,如回訪率、淨推薦值和付費客戶續訂率。 衡量產品市場適配的指標 回訪率: 追蹤用戶在註冊或訪問網站/應用程式後,在一天、三天、七天和三十天內的回訪率。 高回訪率代表用戶對產品的興趣和黏著度。 淨推薦值 (NPS): 詢問用戶是否會將產品推薦給朋友,並根據他們的評分計算淨推薦值。 淨推薦值超過 50 通常表示產品市場適配良好。 付費客戶續訂率: 追蹤付費客戶在合約到期後的續訂率。 高續訂率代表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和價值認可。 達到產品市場適配的感受 當你達到產品市場適配時,你會感受到: 客戶主動找上門,而不是你費力推銷產品。 媒體主動報導你的產品。 一切都變得容易,你的決策似乎都非常明智。 超越產品市場適配 產品需要比競爭對手明顯更好。 需要找到差異化的獲客方式,並且能夠擴展。 需要建立可行的商業模式,並且不會損害產品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產品市場適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透過不斷迭代、測試和改進,你可以找到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並最終獲得成功。 推出產品的最佳時機 來源強調了在產品比市面上的產品更好時才推出的重要性。 保羅·布哈伊(Paul Buchheit)建議:“當你的產品比市面上的產品更好時才推出”。 這意味着你需要創造一個在某些關鍵方面明顯優於現有替代方案的產品。這並不一定意味着功能更多,而是意味着你的產品能以更好的方式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或完成一項工作。 來源還強調了以客戶爲中心,而不是以競爭對手爲中心的重要性。 不要執着於功能清單或試圖與競爭對手的功能相匹配。相反,專注於瞭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並創建一個能夠比其他任何產品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的產品。 以下是一些額外的見解: 專注於創造卓越的產品(Minimum Remarkable Product)。 你的產品應該在某些方面令人印象深刻,足以吸引早期用戶併產生口碑。 不要過早擴大團隊規模。 在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之前,保持小團隊規模,並專注於快速迭代和學習。 在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後積極擴大規模。 一旦你確信你的產品有需求,就積極建立團隊並擴大業務規模,以搶佔市場份額。 總而言之,推出產品的最佳時機是在你確信它在某些關鍵方面優於現有替代方案時。專注於創造一個卓越的產品,並以客戶的需求和痛點爲中心,而不是以競爭對手的功能爲中心。 ...

September 5, 2018 · Atelier Shen

聚合器理論 Aggregation Theory

平台與聚合器的興起 在數位時代,平台和聚合器已經成為主導力量,它們在經濟和我們的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這兩個詞經常被交替使用,但它們代表著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並對競爭、監管和整體科技產業產生不同的影響。 平台:賦能第三方並促進連結 平台,顧名思義,就像是為第三方建立的基礎,讓他們可以在上面建立並提供服務。 微軟的 Windows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其上開發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而使用者則與這些第三方以及平台本身建立起顧客關係。 平台的力量來自於其 促進第三方開發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連結 的能力。 以 Windows 為例,它透過提供 API 將應用程式與使用者連結起來,創造了一個蓬勃發展的生態系。 在這個生態系中,平台本身的價值來自於 從整體生態系的價值中抽取一部分利潤。 例如,雲端平台服務如 AWS 或 Azure,大部分的價值都流向了在其上建立業務的公司,而平台本身則從中抽取一小部分利潤。 聚合器:控制需求並提供優越的使用者體驗 與平台不同,聚合器處於價值鏈的中心位置,直接與使用者互動。 聚合器 控制著使用者需求,並 提供優越的使用者體驗 來吸引使用者。 它們從供應商那裡收集內容,並以使用者友好的方式呈現給使用者,而 使用者無需直接與供應商互動。 Google 和 Facebook 就是典型的聚合器,它們分別在資訊和社交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Google 透過其搜尋引擎,將網際網路上海量的資訊彙整起來,讓使用者能夠輕鬆找到他們需要的內容。 Facebook 則將來自朋友、家人和其他來源的內容彙整起來,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動態消息。 聚合器的力量來自於它們的 規模效應 和 網路效應。 隨著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加入平台,聚合器能夠收集到更多的數據,進一步改善使用者體驗,並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加入。 平台與聚合器的關鍵差異:價值分配和競爭策略 平台和聚合器之間最關鍵的差異在於 價值分配 和 競爭策略。平台透過 賦能第三方 來創造價值,並從中抽取一部分利潤。 因此,平台傾向於 與第三方合作,並建立一個 互惠互利的生態系。 相反地,聚合器則透過 控制需求 和 提供優越的使用者體驗 來創造價值。 它們 將供應商視為可替代的商品,並傾向於 最大化自身利益。 這一點可以從 Facebook 對待出版商的態度中看出來。 由於 Facebook 控制著使用者流量,出版商不得不依賴 Facebook 來獲取讀者。 然而,Facebook 卻沒有動力去幫助出版商,因為它可以輕易地用其他內容來取代出版商的內容。 ...

June 1, 2018 · Atelier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