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如何思考的 How the World Thinks (2018)

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以關係性思維角度探討 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從其對原子式思維的偏重來理解。 原子式思維傾向於將事物分解成其組成部分,並認為這些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解釋層級,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它們之上的。 這種思維模式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滲透到其他領域,包括社會和文化理解。 以柴契爾夫人著名的言論為例: 她宣稱「沒有社會這種東西,只有個人和家庭」。 這種觀點反映了西方思想中將社會視為個體集合的傾向,忽略了關係性和相互依存性。 相反的,關係性思維強調理解事物個體性時,必須考慮其與其他事物的關係。 以個人為例,要理解一個人是誰,必須考慮其成長的文化、時間、家庭、社群、經歷等。 個體的存在和身份是由其關係網絡所形塑的。 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在於其未能充分強調關係性思維的重要性。 過度強調原子式思維可能導致社會分裂和對公共空間的侵蝕。 例如,西方社會對個人權利的過度關注可能導致對他人空間和需求的漠視。 在公共場所播放音樂或不使用耳機觀看影片的行為反映了這種對個體自由的過度強調,而忽略了對社會和諧的影響。 為了克服西方哲學教育的局限性,應該更加重視關係性思維的培養。 認識到個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經驗的複雜性。 學習如何在不同的思維模式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擁有更靈活的工具和更全面的觀點。 西方哲學教育應當超越原子式思維的局限,培養學生對關係性和相互依存性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應對當代社會的挑戰。 全球哲學 作者 Julian Baggini 透過以下方式將「全球哲學」的概念融入他的著作《全球思考》: 挑戰西方哲學的主導地位: 作者刻意避免將西方哲學作為唯一的參照點,而是以更平等的方式看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哲學傳統。 他強調,不應該將西方哲學視為理所當然的中心,而應將其視為全球哲學圖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強調文化與思想的相互影響: 作者認為理解一個文化的哲學思想,需要了解該文化的歷史、社會和生活方式。 因此,他親身前往世界各地,觀察不同文化的現象,並將這些觀察融入他的哲學分析中。 例如,他透過日本地鐵中關於耳機音量標語的例子,說明了日本文化如何體現了對社會和諧的重視。 探索普遍和特殊性的平衡: 作者認為,雖然不同的哲學傳統存在差異,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主題和關注點。 他以「一體性」的概念為例,說明這個概念在希臘、印度和中國哲學中都有所體現,但其具體含義和詮釋方式卻不盡相同。 作者試圖在承認文化差異的同時,尋找不同哲學傳統之間的共同點和聯繫。 提倡關係性思維: 作者認為,西方哲學過於強調原子式思維,而忽略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性。 他提倡從關係性的角度理解世界,認為個體的存在和身份是由其關係網絡所形塑的。 這種關係性思維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共通之處。 強調持續學習和開放的態度: 作者認為,全球哲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我們持續學習和保持開放的態度。 他鼓勵讀者挑戰自己的既有觀念,並從不同的哲學傳統中汲取智慧。 這種持續學習的精神也是我們在面對日益複雜和多元化的世界時所需要的。 「尊重」在跨文化對話中的意義 「尊重」並非意味著毫無批判地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要積極地與對方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並在挑戰和質疑中尋求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識。 1. 尊重並非毫無批判: Baggini 認為,有些人誤以為尊重意味著完全不加批判地接受對方的觀點,認為批評其他文化是一種冒犯的行為。 他指出,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因為它否定了對方作為理性思考者的能力,並阻礙了思想的交流和進步。 2. 真正的尊重是積極的思想交鋒: Baggini 認為,真正的尊重應該是建立在真誠的意圖和追求理解的渴望之上的。 我們應該真誠地嘗試理解對方的觀點,即使我們不認同,也要努力去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和邏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提出質疑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尊重,而是一種促進雙方思考和理解的積極方式。 3. 透過挑戰和質疑促進理解和共識: Baggini 認為,挑戰和質疑是跨文化對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過挑戰和質疑,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對方的觀點,並反思自身的立場。 這種思想上的交鋒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彼此的共同點,也可能促使我們修正自身的觀點,最終達成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識。 4. 尊重是雙向的: Baggini 強調,尊重是雙向的。 在跨文化對話中,我們不僅要尊重對方,也要期待對方尊重我們。 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願意接受對方的質疑和挑戰。 只有在雙方都願意真誠地交流和思考的情況下,跨文化對話才能真正促進理解和共識。 總結來說,Baggini 認為在跨文化對話中,尊重並非意味著毫無批判地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要真誠地嘗試理解對方,並願意在挑戰和質疑中促進雙方的思考和理解。 只有在這種積極的思想交鋒中,我們才能真正尊重彼此,並最終達成更深刻的理解和共識。 ...

July 6, 2024 · Atelier Shen

Poverty, by America

美國貧困的根源:結構性問題 美國的貧困並非單純的個人失敗,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 剝削的存在: 在美國,窮人經常被剝削。例如,貧困社區的房東往往比富裕社區的房東獲得更高的利潤,因為窮人沒有其他選擇。 銀行也通過透支費從窮人身上獲取巨額利潤。 種族主義的影響: 美國黑人的貧困率遠高於白人,這與美國的種族主義歷史密不可分。從奴隸制到種族隔離,再到金融危機期間針對黑人社區的掠奪性貸款,種族主義在創造和維持貧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府政策的角色: 某些政府政策實際上加劇了貧困問題。例如,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將大量資金轉移給了富裕的房主,而對真正需要住房援助的人提供的幫助卻很少。政府將低收入住房建設交給私人開發商的政策也導致了剝削和住房負擔能力危機。 扭曲的福利制度: 美國的福利制度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大部分福利流向了最不需要幫助的家庭,而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卻難以獲得足夠的支持。 對市場機制的過度依賴: 許多人認為市場機制可以解決貧困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市場機制往往會加劇不平等,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缺乏對低薪工人的保障: 美國的最低工資制度未能保障工人獲得足以維持生計的收入。許多人即使全職工作也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此外,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 也加劇了貧困問題。許多人不知道誰擁有他們的城市,哪些房東在剝削房客,哪些企業在支付不公平的低工資。總之,美國的貧困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多種結構性因素。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解決剝削問題、消除種族主義的影響、改革福利制度、加強對低薪工人的保障,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美國政府住房政策如何加劇貧困 美國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某些決策實際上加劇了貧困問題。 根據提供的資料,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將低收入住房建設私有化: 美國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中大幅削減了對公共住房的投資,並將低收入住房建設的責任轉移給私人開發商。 這種政策導致了以下問題: 私人開發商以營利為目的,往往會在租金上收取更高的費用,從而加劇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負擔。 私人開發商缺乏足夠的動機去維護和改善低收入住房,導致許多低收入住房品質低劣,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 這一政策允許房主在繳納所得稅時抵扣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支出,每年耗費政府約 1900 億美元。 這相當於政府在直接住房援助上的支出的三倍。 這種政策的問題在於: 它主要使富裕的房主受益,而對低收入家庭幾乎沒有幫助。 它加劇了貧富差距,因為富人可以通過這一政策獲得更多政府補貼,而窮人卻得不到足夠的住房支持。 住房補助券不足: 儘管美國政府提供住房補助券來幫助低收入家庭租房,但補助券的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 許多家庭需要等待數年才能獲得住房補助券,而在此期間,他們可能被迫居住在不安全或不健康的環境中。 這些政策共同導致了美國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並加劇了貧困問題。 許多低收入家庭被迫將很大一部分收入用於支付房租,從而難以滿足其他基本需求,例如食物、醫療保健和教育。 此外,資料中也提到了其他加劇住房問題的因素,例如: 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 許多城市缺乏對房東的有效監管,導致房東可以隨意提高租金、忽視房屋維修,甚至非法驅逐房客。 種族主義的影響: 美國的住房市場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現象,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往往更難獲得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資料中提到的解決方案包括: 增加對公共住房的投資: 政府應該重新承擔起提供低收入住房的責任,並增加對公共住房的投資。 改革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 這一政策應該進行改革,以便更多地惠及低收入家庭。 增加住房補助券的數量: 政府應該增加住房補助券的數量,以便更多有需要的家庭能夠獲得住房援助。 加強對房東的監管: 城市應該加強對房東的監管,以確保房東遵守法律,並為房客提供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消除種族主義的影響: 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消除住房市場中的種族歧視現象,確保所有美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住房。 總之,美國政府的住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貧困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增加對公共住房的投資、改革現有政策、加強監管、消除種族主義的影響,並促進社會運動的發展。 房地產市場如何加劇貧困問題? 根據作者 Matthew Desmond 在與 Darren Walker 的對談以及他書中的論述,房地產市場透過以下幾個方面加劇了貧困問題: 剝削性的租金收益: Desmond 指出,在美國大多數城市,貧困社區的房東可以從租金中獲得比富裕社區更高的利潤率。這是因為窮人缺乏住房選擇,更容易被房東剝削。即使房東並非出於貪婪,而僅僅是為了規避風險,他們也可能會對貧困社區的租客收取更高的租金。 Desmond 認為,這種高租金收益是建立在窮人痛苦之上的,導致他們難以負擔其他基本需求,例如食物、醫療保健和教育。 驅逐的惡性循環: Desmond 的研究表明,驅逐對窮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被驅逐的租客往往難以找到新的住房,被迫居住在更差的環境中,甚至無家可歸。 他們也更容易失去工作、遭受健康問題,並陷入更深的貧困之中。 Desmond 認為,驅逐是貧困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非結果。他批評美國社會過度關注於窮人個人的問題,而忽略了驅逐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例如高昂的房租和缺乏租客保護。 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 Desmond 指出,許多城市缺乏對房東的有效監管,導致房東可以隨意提高租金、忽視房屋維修,甚至非法驅逐房客。 他呼籲加強對房東的透明度和問責制,例如要求房東在驅逐房客時必須使用真實姓名,並公開房東的租金收益和驅逐記錄。 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 Desmond 批評美國政府將低收入住房建設私有化的政策,認為這加劇了住房負擔能力危機。 他指出,私人開發商以營利為目的,缺乏足夠的動機去維護和改善低收入住房。 他也批評了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抵扣政策,認為這項政策主要使富裕的房主受益,而對真正需要住房援助的人提供的幫助卻很少。 Desmond 認為,要解決房地產市場加劇貧困問題,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 ...

April 17, 2024 · Atelier Shen

Co-Intelligence

探討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 Ethan Mollick 教授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副教授,研究和教授創新與創業,並探討人工智慧對工作和教育的影響。他也是華頓互動的領導者,該項目旨在利用遊戲、模擬和人工智慧普及教育。在學術界任職之前,Ethan 共同創立了一家新創公司,並擔任企業家和其他高管的顧問。他最新著作《共智力:與人工智慧一起生活和工作》探討了人類與人工智慧協作的未來。 人工智慧與創業 Ethan 教授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創業環境。他指出: “我認為過去的建議與現在的建議無法相提並論,因為我認為世界與過去截然不同了。” 過去,人們強調共同創辦人的重要性,但 Ethan 教授的研究發現,單一創辦人在很多情況下表現更出色。而現在,人工智慧可以扮演共同創辦人的角色: “人工智慧可以完成你希望共同創辦人執行的許多功能。如果你是一位技術型創辦人,它可以撰寫非常好的銷售電子郵件、進行預測,甚至提供相當不錯的建議。” 他以肯亞的一項研究為例,該研究發現,接受 GPT-4 建議的頂尖企業家,其利潤比未接受建議的企業家高出 20%。 人工智慧共智力的四大法則 Ethan 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人工智慧共智力的四大法則: 永遠邀請人工智慧參與討論: 了解人工智慧擅長和不擅長的任務,並利用其優勢。 “人工智慧具有我們所說的鋸齒狀邊界,這意味著它在某些任務上表現出色,而在其他任務上則表現不佳。” 成為人機協作中的’人’: 人類應專注於自身擅長的領域,並將不擅長的任務交由人工智慧處理。 “人工智慧的表現大約處於 BCG 顧問的前 8%。這些都是來自華頓等頂尖機構的精英顧問。因此,你需要思考作為一個人,你想做什麼。好消息是,人工智慧目前處於高效能的第 8 個百分點,而不是第 100 個百分點。無論你在哪個領域最擅長,你可能都屬於世界前 1%、5% 或 10%,而人工智慧至少在目前還無法超越你。” 像對待人一樣對待人工智慧,並告訴它你想讓它成為哪種人: 以人性化的方式與人工智慧互動,並明確指示其扮演的角色。 “你可以通過提示它來讓人工智慧做事,基本上就是給它一個句子,然後它會自動完成剩下的所有內容。……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像對待人一樣對待它,並告訴它你想讓它成為哪種人。…… 你是一家 IT 公司的行銷經理,你是一位偏好清晰寫作的編輯,這樣你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假設這是你將使用過的最差的人工智慧: 了解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並保持開放的心態。 “你現在使用的一切都已經過時了,正在訓練更好的東西。…… 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建構下一代人工智慧上,一旦趨於穩定,他們就會回過頭來思考如何將其商業化。因此,無論你認為人工智慧今天的性能極限如何,這都不會是未來的極限。”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 Ethan 教授認為,人工智慧有潛力徹底改變教育方式: “人工智慧解鎖了這些可能性,因為它讓我們能夠進行翻轉課堂。我可以讓人工智慧家教在課外進行內容教學,然後它可以幫助我在課堂上創造良好的互動體驗。” 他建議將人工智慧作為家教和教練,以個性化的方式提供指導和支持。他也強調在課堂上實施主動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人工智慧的未來和擔憂 Ethan 教授認為,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技術變革,這種變革很少發生,大約一代人一次,它會產生許多不可預測的影響。” 他擔心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並強調政府在監管和引導人工智慧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顯然,我們需要防範最壞的情況,我們需要思考如果出現大規模失業會發生什麼。…… 但在日常層面上,我們還需要思考政府在哪些方面允許人工智慧的應用。有許多受監管的行業害怕嘗試人工智慧,我們如何在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並尊重患者的情況下安全地做到這一點?” 他建議企業積極擁抱人工智慧,並鼓勵員工探索人工智慧在其工作中的應用: “人工智慧的力量在於邊緣,在於那些將其用於工作的人。你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激勵他們並捕捉到這一點。你需要讓他們能夠使用前沿模型。…… 損害遲早會發生,你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已經在使用人工智慧了,只是他們沒有告訴你。” AI 對商業、教育和職場的影響 AI 能夠提升各領域的生產力。 研究顯示,不論是分析、寫作、說服、構思、程式設計等任務,AI 都能帶來 20% 到 80% 的效能提升。 這表示企業可以透過相對較小的投資獲得巨大的收益。 AI 有助於縮小員工之間的績效差距。 AI 能夠將表現較差的員工提升到平均水準。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它可以確保所有員工都能做出貢獻。 AI 正在改變教育模式。 AI 導師可以讓課堂外的學習更有效率,讓課堂內可以進行更多互動式學習。AI 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建立商業模式。然而,AI 也讓作弊變得更加容易。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新的規範和評估方法來應對這些挑戰。 AI 正在改變職場。 許多工作可以被 AI 自動化,特別是那些需要大量文書處理的工作。這可能導致某些工作職位的消失,但也可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員工需要學習如何與 AI 協作,並培養 AI 無法取代的技能。 企業需要以分散的方式導入 AI。 最有效的 AI 應用發生在員工將 AI 整合到個人工作流程中的時候。企業應該鼓勵員工嘗試使用 AI 工具,並分享他們的經驗。將 AI 的權力集中在 IT 部門可能會阻礙創新。 持續關注 AI 的發展至關重要。 AI 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其能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個人和企業都需要隨時了解最新的發展,並思考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總結來說,AI 正在對商業、教育和職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理解 AI 的優勢和挑戰,並積極應對這些變化,對於個人和企業的成功都至關重要。

April 4, 2024 · Atelier Shen

Why We Sleep

睡眠的四個關鍵要素 優質睡眠的四個關鍵要素是:睡眠品質、睡眠時間、規律性和時間安排。 這些要素共同組成了睡眠演算法或方程式:QQRT。 睡眠品質 (Quality): 指的是睡眠的深度和結構。優質睡眠應包含充足的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 深度睡眠對於清除大腦中積累的毒素(如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至關重要,而快速動眼睡眠則與做夢和記憶鞏固有關。 睡眠時間 (Quantity): 指的是每晚的睡眠時長。大多數成年人需要 7 到 9 個小時的睡眠。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都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規律性 (Regularity): 指的是每天在相同時間睡覺和起床。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調節晝夜節律,改善睡眠品質。 時間安排 (Timing): 指的是根據個人的生理時鐘安排睡眠時間。 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不同,有些人是早起的「雲雀」,有些人是晚睡的「貓頭鷹」。 將睡眠時間與個人的生理時鐘同步,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和效率。 在評估自己的睡眠狀況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指標: 是否會在鬧鐘響之前自然醒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表示可能沒有獲得足夠的睡眠。 白天是否經常感到疲倦?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表示可能需要更多或更高品質的睡眠。 是否需要依靠咖啡因來保持清醒?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表示可能在用咖啡因來彌補睡眠不足。 優質睡眠不僅僅是睡眠時間長短的問題,還需要考慮睡眠品質、規律性和時間安排。通過遵循 QQRT 原則,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品質,從而提高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和快速動眼睡眠(REM) 根據來源中睡眠專家 Matthew Walker 博士的說明,人類睡眠主要分為兩種: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和快速動眼睡眠(REM)。這兩種睡眠在整個夜晚交替出現,構成一個循環,每個循環平均持續約 90 分鐘。 非快速動眼睡眠 (NREM) NREM 睡眠又分為四個階段,從淺睡到深睡依序為第一到第四階段。 第一階段: 眼球開始在眼皮底下轉動,出現「慢速滾動眼球運動」。 腦波開始減緩。 可能出現「入睡期幻覺」和「入睡期抽動」。 第二階段: 出現「睡眠紡錘波」,這是一種持續約 1-2 秒的同步腦波爆發。 腦波活動進一步減緩,每秒振盪 4-8 次。 第三和第四階段(深度睡眠): 腦波變得非常緩慢,每秒振盪 1-2 次,但振幅(波的大小)卻比清醒時大得多。 睡眠紡錘波持續出現。 大腦皮層中成千上萬的神經元同步放電,然後同步靜默,形成巨大的腦波。 深度睡眠的功能: 調節自主神經系統: 促進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使身體進入平靜狀態。 降低心血管系統活動: 降低血壓,可視為最佳的血壓藥。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促進免疫細胞再生和提高免疫因子敏感度。 鞏固記憶和學習: 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清除大腦毒素: 清除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等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毒素。 快速動眼睡眠 (REM) REM 睡眠以其獨特的 水平眼球快速運動 而得名。 ...

April 3, 2024 · Atelier Shen

Magic Ink (2006)

簡介 Victor 的《Magic Ink》強調了資訊軟體設計中「上下文敏感性」和「圖形設計」的重要性,並提出了許多創新的設計理念和工具構想。 他的工作對於軟體設計師和開發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並可能影響未來軟體設計的發展方向。 核心論點 軟體設計應優先考慮資訊的呈現,並充分利用圖形設計的力量來清晰、有效地傳達資訊。 現今軟體設計過於強調互動性,而忽略了上下文感知和圖形設計的重要性。 軟體設計師應將紙本設計視為基準,並從平面設計中汲取靈感。 對互動性的批判 Victor 認為互動性本身並不一定是好事,過度的互動反而會阻礙資訊的傳遞和理解。他列舉了互動設計的幾個缺點: 使用者必須事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提出請求。 使用者必須學習如何操作軟體才能提出請求。 導航意味著狀態,而狀態意味著使用者可能會迷失。 互動會佔用使用者的時間和注意力。 Victor 提倡以下設計原則,以創造更有效、更愉快的軟體使用體驗: 減少互動: 盡可能讓使用者無需操作即可獲得所需資訊。 設計上下文相關的資訊圖表: 利用圖形設計的視覺詞彙和技巧來呈現資訊,並減少不必要的互動。 提供豐富的視覺化資訊: 使用圖表、圖示、色彩等視覺化元素來呈現數據,使資訊更易於理解和記憶。 利用空間關係: 使用空間位置、大小、形狀等視覺元素來表達數據之間的關係,例如時間軸、地圖等。 使用視覺層級: 透過大小、顏色、對比度等視覺元素來區分資訊的重要性,引導使用者關注關鍵資訊。 Victor 提出了一些工具和平台的構想,以支持他所倡導的設計原則: 動態圖表設計工具: 讓設計師能夠在沒有工程相關干擾的情況下,以自然的方式進行創意設計,並創造出能夠響應上下文、提供互動性,並以優雅的方式呈現資訊的軟體。 機器學習演算法: 用於上下文推斷,預測使用者的需求並主動提供相關資訊。 資訊生態系統: 透過最少的互動提供各種形式的相關資訊,並允許不同應用程式之間的無縫交流。 範例: BART 動態圖表: Victor 設計了一個 BART 動態圖表,以展示如何利用圖形設計來呈現資訊,並減少不必要的互動。 亞馬遜書籍資訊圖表: 對話中提到的一個例子,說明良好的圖形設計可以讓使用者快速瀏覽和比較書籍資訊,而無需點擊進入每個產品頁面。 布雷特‧維克多認為軟體設計忽略了哪些領域? 布雷特‧維克多認為現今大部分的軟體設計過於注重互動設計,而忽略了圖形設計和上下文感知的重要性。他批評軟體設計師將電腦視為機器,優先考慮軟體的功能和行為,而不是資訊的呈現方式。 在布雷特‧維克多的觀點中,軟體設計應將資訊的呈現視為核心,並充分利用圖形設計的視覺詞彙和技巧來引導使用者找到解決方案。他認為,設計師應將紙本設計視為基準,努力使軟體的數據呈現至少與紙本一樣好,才能更好地利用人類的視覺能力。 人類的視覺系統具備強大的資訊處理能力,可以瞬間且毫不費力地移動視線、處理大量數據、辨識模式和關聯性,並同時兼顧全局和細節。 然而,現今大部分的軟體設計過於強調互動性,迫使用戶透過點擊、滾動等操作才能獲取資訊,反而限制了人類視覺系統的潛力。 圖形設計 Victor 認為軟體介面應該像印刷品一樣,以視覺化的方式清晰地呈現資訊,讓使用者無需互動即可理解。他以電影時刻表為例,說明良好的圖形設計可以讓使用者一目了然地找到想看的電影、放映時間和地點,而無需透過下拉選單和文字輸入框進行繁瑣的互動。他認為軟體設計師應該借鑒平面設計的經驗,利用視覺層級、色彩、圖示等元素來呈現資訊,並減少不必要的互動。 上下文感知 Victor 強調軟體應該能夠根據使用者的環境、歷史和互動來預測其需求,並主動提供相關資訊。例如,當使用者收到一封關於披薩的電子郵件時,軟體可以在地圖上標記附近的披薩店,或是在食譜應用程式中推薦披薩食譜。他認為軟體應該盡可能減少使用者的互動,並透過上下文感知來預測使用者的需求,從而提供更流暢、直觀的使用體驗。 Victor 認為忽略圖形設計和上下文感知會導致軟體介面變得笨拙、難用,並且無法有效地傳達資訊。他主張軟體設計應該以使用者為中心,並以清晰、直觀的方式呈現資訊,讓使用者能夠輕鬆地理解和使用軟體。

December 9, 2022 · Atelier Shen

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 (1976)

基因: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 這個論點貫穿了整個理查·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書。道金斯認為,生物體,包括人類,本質上都是基因的生存機器,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幫助基因複製和傳播。 以下是支持這個觀點的幾個主要論點: 基因的持久性: 與個體生物的壽命相比,基因幾乎是「不朽」的。它們可以通過繁殖代代相傳,存在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 自然選擇的作用: 自然選擇偏好那些能夠有效複製自身並產生有利突變的基因。 那些能夠賦予生物體生存優勢的基因更有可能被傳遞下去。 自私基因的概念: 道金斯提出「自私基因」的概念,並非指基因具有意識或意圖,而是指基因的行爲方式如同它們是自私的,它們的首要目標是自身的複製和傳播。 基因會驅使生物體做出各種行為,即使這些行為看似利他,但最終目的都是爲了提高基因自身的生存機率。 基因與行為的關係: 基因通過編碼蛋白質間接地控制生物體的行為。 道金斯用計算機程序和人類決策過程作類比,說明基因如何像程序員一樣,編寫程序來控制生存機器的行為,以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此外,道金斯還探討了基因如何影響生物體的各種行爲,包括: 侵略性: 基因驅使生物體為了爭奪資源和配偶而表現出侵略性。 這種侵略性行為有助於基因在競爭中勝出,提高其傳播的機率。 親代投資: 基因影響父母對後代的照顧程度。 親代投資是一種基因確保自身延續的策略。 兩性之戰: 基因驅使雄性和雌性之間的競爭,以最大化自身的繁殖成功率。 互惠利他主義: 基因促進生物體之間的合作行為,即使這些生物體不屬於同一物種。 互惠利他主義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基因間接提高自身生存機率的策略。 生存機器:生物體如何成為基因的工具? 道金斯認為,生物體,無論是簡單的細菌還是複雜的人類,本質上都是基因用來保護和複製自身的工具。以下從不同角度說明這個概念: 1. 基因的持久性和自私性: 基因具有驚人的持久性。與個體生物相比,基因幾乎可以說是「永生」的。它們通過繁殖代代相傳,存在的時間跨度可以達到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 道金斯提出的「自私基因」概念強調了基因行為方式的本質。基因的首要目標是自身的複製和傳播。 雖然基因沒有意識或意圖,但它們的行爲方式如同它們是自私的。 基因會驅使生物體做出各種行為,即使這些行為看似利他,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基因自身的生存機率。這就好比一個精明的工匠會盡其所能保護和利用他的工具,以確保他能繼續工作和創造。 2. 基因如何操控生存機器: 基因通過編碼蛋白質間接地控制生物體的行為。 就像一位程序員編寫代碼控制計算機一樣,基因通過複雜的生物化學機制操控着生物體的發育和行爲。 道金斯用計算機程序和人類決策過程作類比,說明基因如何像程序員一樣,編寫程序來控制生存機器的行為,以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例如,基因可以影響動物的神經系統,使其對特定刺激做出反應,例如躲避捕食者或尋找食物。 基因還可以影響生物體的生理特徵,例如體型、顏色和感官能力,使其更適應特定的環境。 所有這些都是爲了讓基因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繁衍。 3. 生存機器的各種行爲如何服務於基因: 道金斯在書中分析了基因如何影響生物體的各種行爲,包括侵略性、親代投資、兩性之戰和互惠利他主義等。 這些行為看似複雜多樣,但最終都可以追溯到基因的自私性。例如,動物的侵略性行爲是爲了爭奪資源和配偶,從而提高基因的傳播機會。 親代投資是爲了確保後代的存活,從而延續基因的血脈。 即使是看似利他的互惠利他主義,也可以從基因的角度得到解釋。 基因可以通過促進合作行爲,間接地提高自身的生存機率。 4. 人類的特殊性: 雖然人類也屬於生存機器,但我們擁有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文化和意識。 道金斯提出了「迷因」的概念,認爲文化信息也像基因一樣可以複製和傳播。 迷因的存在使得人類的行爲更加複雜,也更難以完全用基因的自私性來解釋。 然而,道金斯仍然相信,即使是人類的文化和意識,也最終服務於基因的利益。 這一觀點雖然具有爭議性,但也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 基因的自私性如何驅使生物行為? 道金斯主張,生物體的行為,無論表面上看起來多麼無私,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基因自私的本質: 基因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 基因通過複製和傳遞,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下去,它們的存在時間遠遠超過任何單一生物體的壽命。因此,基因是演化的主角,而生物體只是基因用來實現其目標的工具——生存機器。 自私基因的本質。 道金斯提出的「自私基因」概念,並非指基因具有意識或意圖,而是指基因的行爲方式如同它們是自私的,它們的首要目標是自身的複製和傳播。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基因會驅使生物體做出各種行為,即使這些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利他的。 利他行為的背後動機。 道金斯認為,許多看似利他的行為,實際上是基因為了提升自身存活率而採取的策略。例如,鳥類發出警報聲,看似是為了警告同伴有掠食者靠近,但實際上也是為了降低自己被捕食的風險。 親屬選擇和互惠利他主義。 道金斯指出,基因可以通過兩種主要途徑提升其存活率:親屬選擇和互惠利他主義。 親屬選擇指的是,基因會驅使生物體對其親屬表現出利他行為,因為親屬體內也攜帶了相同的基因。 因此,即使個體犧牲了,只要其親屬能夠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基因就能夠繼續傳播。 互惠利他主義指的是,即使是沒有親緣關係的生物體之間,也可能出現合作互利的行為。這種合作關係的基礎是「你幫我,我幫你」,雙方都能從中獲益,提升各自基因的存活率。 總而言之,道金斯認為,基因的自私性是理解生物行為的關鍵。看似利他的行爲,其本質也是爲了提升基因的存活率。需要注意的是,演化生物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對於利他行為的解釋也存在其他學說。 ...

August 27, 2022 · Atelier Shen

Nudge: The Final Edition (2021)

泰勒教授對「推一把」的定義 根據來源,泰勒教授將「推一把」(nudging)定義為:環境中的任何一個微小的特徵,它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並改變我們的行為,而且它並不需要任何人做任何事情,也不需要任何經濟誘因。理性的經濟行為者和經濟模型不會受到「推一把」的影響,但人類會。 微小的環境特徵: 「推一把」並非強迫或命令,而是透過 subtle 的方式影響人們的選擇。 吸引注意力: 「推一把」需要讓人們注意到它,才能發揮作用。 改變行為: 「推一把」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人們的行為,引導他們做出更理想的選擇。 無需強制或誘因: 「推一把」不依賴強制性手段或經濟誘因,而是透過設計選擇環境來影響人們的決策。 泰勒教授舉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推一把」的概念: 設定鬧鐘提醒我們起床。 使用日曆提醒我們參加會議。 將錢存入標記為「退休金」的帳戶。 這些都是我們對自己使用的「推一把」策略,同時,其他人也一直在以各種方式「推一把」我們,無論是好是壞。 「推一把」是一種利用人類行為心理學,透過巧妙地設計選擇環境,在不限制選擇自由的情況下, gently 地引導人們做出對個人和社會都有益的決策。 「推一把」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 他以 COVID-19 疫苗接種和氣候變遷這兩個當前重要的議題為例說明: COVID-19 疫苗接種:在疫苗接種的初期階段,「推一把」策略可以發揮作用,例如透過簡化流程、提供便利的接種地點等方式,鼓勵人們接種疫苗。然而,對於堅決反對疫苗的人,「推一把」的效果可能有限,此時強制性措施,如強制疫苗接種政策,可能是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氣候變遷:泰勒教授認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首要步驟是制定正確的價格政策,例如碳稅或碳排放交易制度,以經濟誘因引導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 在此基礎上,「推一把」策略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例如透過智慧型恆溫器等技術,幫助人們更輕鬆地節省能源。 此外,公開企業的碳排放數據也是一種有效的「推一把」策略,可以利用社會壓力促使企業減少排放。 總之,泰勒教授認為「推一把」在實務應用上存在以下限制: 它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對於某些議題,強制性措施可能更有效。 它需要與其他政策工具結合使用,例如價格政策、資訊公開等。 它的效果可能因文化背景、個人價值觀等因素而有所差異。 此外,泰勒教授還提到了「淤泥」(sludge)的概念,「淤泥」是指那些阻礙人們做出最佳選擇的設計。他認為,減少「淤泥」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成本,並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最後,關於社會媒體和演算法對「推一把」的影響,泰勒教授認為演算法「推一把」並非全然負面。一些演算法,例如 Netflix 和 Spotify 的推薦演算法,可以幫助人們找到他們喜歡的電影和音樂。然而,他也提醒人們注意演算法可能被濫用,例如用於操縱人們的消費行為。 行為經濟學的未來發展:從「推一把」到更廣泛的應用 根據提供的資料來源和我們的對話紀錄,可以推論行為經濟學的未來發展將著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1. 從「推一把」到更廣泛的應用: 泰勒教授強調,「推一把」並非萬靈丹,需要與其他政策工具結合使用,例如價格政策、資訊公開等。 未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將更深入地探討如何將「推一把」的原理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例如醫療保健、教育、金融等,並與其他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神經科學等,進行更緊密的跨領域合作。 2. 應對新挑戰: 氣候變遷和 COVID-19 疫情等全球性挑戰,需要行為經濟學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未來研究將著重於如何利用行為經濟學的洞察力,設計更有效的政策工具,以應對這些複雜的挑戰,例如如何鼓勵人們採取更環保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提高疫苗接種率。 3. 關注演算法和科技的影響: 演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為行為經濟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未來研究需要關注演算法如何影響人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演算法設計更有效的「推一把」策略,同時也要注意演算法被濫用的可能性,例如操縱人們的行為或侵犯個人隱私。 4. 加強研究的嚴謹性和可複製性: 行為經濟學近年來面臨著研究可複製性的挑戰。 未來研究需要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嚴謹性和透明度,以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和可複製性,並加強對研究倫理的重視,確保研究的過程和結果符合道德規範。 5. 促進公眾對行為經濟學的理解: 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需要更有效地傳播給公眾,以提高公眾對行為經濟學的認識和理解。 未來需要更多地將行為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到政策制定和實務操作中,並透過科普書籍、文章、演講等形式,向大眾普及行為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 總之,行為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它將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作用,並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行為經濟學如何挑戰主流經濟學的假設? 行為經濟學挑戰了主流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人是理性且自利的經濟個體(homo economicus),並試圖以更貼近現實的人性模型來解釋經濟現象。以下將從幾個面向說明行為經濟學如何挑戰主流經濟學的假設: 1. 有限理性: 主流經濟學假設人們擁有完美的資訊處理能力,能做出最佳的決策。但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受到各種心理因素影響,例如: 有限注意力: 人們無法同時處理所有資訊,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 框架效應: 同樣的資訊,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會影響人們的選擇。 啟發式思考: 人們常使用簡化的思考捷徑,而非進行完整的理性分析,導致決策偏差。 2. 情緒和心理因素的影響: ...

August 27, 2021 · Atelier Shen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安藤忠雄的設計 安藤忠雄的設計著重於利用光線和陰影創造冥想空間,以對抗城市生活的混亂。他認為在城市環境的外部因素要求世界沒有開口時,室內必須特別充實和令人滿足。他的建築通常以簡約的混凝土結構為特色,並巧妙地利用自然光來增強空間體驗。 以下是安藤忠雄設計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光線的運用: 安藤忠雄認為光線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他通過在封閉的盒子中開洞,讓光線進入並在空間中移動,創造出戲劇性的效果,讓參觀者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他著名的「光之教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堂中十字形的開口讓光線投射到室內,營造出神聖的氛圍。 陰影的創造: 安藤忠雄強調陰影和黑暗在光線運用中的重要性。他認為,要讓光線真正突出,就必須有陰影的對比。他的建築設計經常利用牆壁和開口來創造陰影,使光線更加突出。 清水模混凝土: 安藤忠雄偏愛使用清水模混凝土,這種材料具有光滑的表面,可以柔化光線,並在空間中創造出微妙的反射效果。他對清水模的精確度要求極高,以確保其作品的完美呈現。 空間的封閉性: 安藤忠雄的建築通常具有封閉的空間,以營造冥想和反思的氛圍。他認為,在充滿混亂的城市生活中,封閉的空間可以為個人提供一個獨處和思考的區域。 與自然的融合: 安藤忠雄的作品通常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並利用自然元素來增強空間體驗。他認為,建築應該讓人們更容易地體驗自然的精神和美麗。 安藤忠雄的設計理念深受日本傳統美學和哲學思想的影響,特別是《陰翳禮讚》和「侘寂」的概念。這些思想強調對陰影、黑暗和不完美之美的欣賞,這與西方強調光明和完美的觀念形成鮮明對比。安藤忠雄將這些東方哲學融入他的設計中,創造出獨特而富有詩意的空間。 安藤忠雄的建築風格 安藤忠雄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他的作品以簡約、純粹和對光影的巧妙運用而聞名。他的建築風格體現了「虛無」的概念,引導人們在空無一物的環境中沉思和感受。以下將從幾個方面簡介安藤忠雄的建築風格: 清水模的運用:安藤忠雄偏愛使用清水模,這是一種未經修飾的混凝土表面,呈現出材料本身的質感和色彩,營造出質樸、簡約的空間氛圍。清水模的灰色調性與光線形成柔和的對比,避免過於刺眼的光線,讓光影效果更加柔和自然。 幾何形狀和空間的雕琢: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多采用簡潔的幾何形狀,例如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他擅長在封閉的空間中,通過在牆壁和屋頂上開鑿幾何形狀的孔洞,讓自然光線進入室內,形成強烈明暗對比的光影效果。 這些光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賦予空間一種流動感和時間性,引導人們感受時間的流逝和光線的變化。 光影的戲劇張力:安藤忠雄被譽為「光之大師」,他認為光線是賦予建築生命力的重要元素。 他擅長運用光線和陰影的 interplay,創造出極具戲劇張力和精神性的空間。 他認為「陰影是創造光的條件」,他刻意在建築中創造黑暗,以此凸顯光的價值和力量。光線穿透黑暗,形成強烈明暗對比,更能引發人們對光的感受和思考。 自然與建築的融合: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注重與周圍環境的融合,他經常將建築融入自然景觀之中,例如將建築物大部分埋入地下,以保留自然風光。 他也擅長利用水、綠化等自然元素,為建築空間增添生氣和活力。 東方哲學的影響:安藤忠雄深受東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他的建築作品體現了「虛空」和「禪意」的美學觀念。 他利用簡約的空間、光影的變化和自然元素的融入,營造出一種寧靜、沉思的氛圍,引導人們在空無一物的環境中感受內心的平靜和生命的真諦。 對話與衝突: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中,新舊元素的碰撞與融合也是一大特色。 他擅長將現代建築材料和技術與傳統建築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既現代又富有歷史感的建築空間。例如,他在改造威尼斯海關大樓時,就保留了原有的15世紀建築結構,並加入了現代的清水模元素,形成新舊對比的視覺效果。 持續的挑戰與創新:安藤忠雄是一位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創新的建築師。 他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常に嘗試新的設計理念和建築技術,他的作品充滿了活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如果沒有想要嘗試新事物的慾望,那就應該放棄做設計師了」。 安藤忠雄的建築風格獨特而富有影響力,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一種對生命和精神的探索。他通過對空間、光影和自然元素的巧妙運用,創造出充滿力量和詩意的建築空間,引導人們在其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和存在的意義。

September 24, 2020 · Atelier Shen

《挪威的森林》賴明珠譯本精裝版

何況我正在戀愛,那場戀愛把我帶進一個非常麻煩複雜的處境。讓我沒有多餘的心情轉去看周遭的風景。 就像在探尋清澈的泉水底下一閃而過的小魚影子那樣。 雖然很悲哀,但這卻是事實。起初只要五秒鐘就能想起來的,逐漸變成十秒、變成三十秒、變成一分鐘。就像黃昏的影子一樣逐漸拉長。而且終究會被夕暮吸進黑暗中。 那種事情我很清楚。這跟道理沒關係,只是感覺得到。例如像現在這樣緊緊跟你靠在一起時,我就一點也不害怕了。多麼惡劣黑暗的東西都不會來引誘我了。 因為一個人一直保護另外一個人直到永遠,是不可能的啊。假定噢,假定我跟你結婚了。你在公司上班。那麼當你去上班的時候,到底有誰來保護我呢?你去出差的時候,到底有誰來保護我呢?難道我能夠到死都黏著你嗎?嘿,這樣不是很不公平嗎?這樣不能叫做人際關係吧?而且有一天你會對我感到厭煩。開始想自己的人生到底算什麼?難道只為了保護這個女人嗎?你會這麼說。我不喜歡那樣。那樣根本解決不了我的問題呀。 我一直是這樣活著的,如今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活下去喲。一旦放鬆力氣的話就恢復不了原樣了。我會變成四分五裂——會不知道被吹到什麼地方去,你為什麼不明白呢?你不明白這個,怎麼能說要照顧我呢? 雖然明知道只要寫出最初的一行,接下來的一切或許就能流暢順利地寫出來,但那一行就是怎麼也出不來。一切都未免太過清楚了,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才好。就像過於詳細的地圖,有時會因為太過詳細而幫不上忙一樣。但我現在知道了。終究——我想——能夠裝進所謂文章這不完全的容器的東西,唯有不完全的記憶或不完全的想法。 若是從日常生活的層次來看,管他右翼也罷左翼也罷,偽善也罷偽惡也罷,都沒什麼大不了的差別。 為什麼夜裡要把國旗降下來,我不明白那理由。夜晚國家還繼續存在,而且還有很多人在工作著。像鐵路工人、計程車司機、酒吧女、夜勤消防員、大樓警衛,這些夜晚工作的人們不能夠得到國家的庇護,我覺得實在不公平。 雖然各種氣味多少不同,但構成氣味的東西則完全相同:汗水、體臭和垃圾。大家都把要洗的髒衣服不斷塞在床下,因為沒有人定期曬棉被,因此棉被則吸滿了汗水而散發出無可救藥的氣味。在那樣的一團混亂之中居然沒有發生致命的傳染病,到現在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誰都不知道窗簾偶爾也是需要洗的。因為他們相信窗簾這種東西是半永久性地掛在窗子上的。 因為大家實在是太容易就相信了,於是不久我也開始想到或許真的是這樣也不一定。 原來世上有各種志願、各種人生目的呀,我感到佩服。那是我來到東京之後最先感到佩服的事情之一。確實如果沒有一些對製作地圖懷有興趣抱著熱枕的人的話——雖然或許也不需要太多——會很傷腦筋。 這我知道。六點半吧?六點半對我來說還是睡眠時間。要問為什麼我也無法說明,不過總之是這樣啊。 她的瘦法看來非常自然而文靜。簡直像是悄悄藏身在某個狹小細長的地方時,身體不知不覺間自己就變細了似的。而且直子比我以前想的要漂亮多了。關於這個雖然我本來想跟直子提一下的,但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才好,結果什麼也沒說。 最近一直持續這樣。就是想要說什麼,每次也只能想到一些不對勁的用語。不對勁的,或完全相反的。可是想修正時,就更混亂而變得更不對勁,就越發搞不清楚自己最初到底想說什麼了。感覺簡直像自己的身體分開成兩個,在互相追逐一樣。正中間立著一根非常粗的柱子,我們一面在那周圍團團轉著一面互相追逐。正確的語言總是由另一個我擁有,這邊的我卻絕對追不上。 我只是想離開那個城市而已。但她不瞭解。於是我們分開了。在開往東京的新幹線上,我想起她的好處和優點,覺得自己非常殘酷而後悔,但已經無法挽回,於是我決定忘掉她。 死和生不是對立的兩極,死是以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著。 直子擁有各式各樣的髮夾,每次都讓我看見右側的耳朵。我那時候因為總是看她的背影,因此只有這些現在還記得。直子害羞的時候常常用手玩弄髮夾。而且動不動就用手帕擦嘴角。用手帕擦嘴是想要說什麼時的習慣動作。看著她那個樣子,我好像開始漸漸對直子懷有了好感。 大概是我的心有一層堅硬的殼,能穿過那個進到裡面的人非常有限吧,我說。所以大概沒辦法很順利地愛別人。 “過去沒愛過什麼人嗎? 她所要的不是我的手臂而是某個人的手臂。她所要的不是我的溫暖而是某個人的溫暖。而我只能是我自己,這件事總令我有種內疚的感覺。 並不是說不相信現代文學喲。只是我不想因為閱讀未經時間考驗的東西而浪費寶貴的時間。人生很短哪。 跟別人讀一樣的東西只能跟別人想法一樣。那是鄉下人、俗人的世界。正常人不會做那樣可恥的事。你知道嗎渡邊,在這個宿舍裡稍微正常的只有我跟你喲,其他的全是像垃圾一樣的傢伙。 他擁有能站在人們之上迅速判斷情況,利落給人確切指示,讓人們乖乖順從的能力。顯示他具備那能力的光暈好像天使的光環般懸浮在他的頭頂,任何人看一眼就會覺得“這男人是個特殊的存在”而敬畏他。 我自己並不太喜歡跟不認識的女孩子睡覺。以處理性慾的方法來說是輕鬆的,和女孩子相互擁抱互相撫摸身體本身是快樂的。但我討厭的是早晨分手之際。 杜斯妥耶夫斯基不是對賭博寫過什麼嗎?就跟那個一樣。也就是說,當身邊充滿可能性的時候,要毫不動搖地走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每一段都很長,簡直像工筆畫一樣清晰。我一面聽著那些話一面佩服她記憶力真不得了。但在那之間我漸漸發現她的話中含有什麼。有什麼怪怪的。有什麼不自然而扭曲。雖然每一件事都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接續的方法卻怪怪的 唱片總共只有六張,循環順序最初是《花椒軍曹與寂寞芳心俱樂部》(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最後是比爾·伊文斯(Bill Evans)的《給黛比的華爾茲》(Waltz For Debby)。 我還跑去找他們,問問看為什麼不繼續罷課,要來上課呢。他們答不出來。因為沒有理由可答。他們怕出席數不足學分會被當掉。這種傢伙居然喊得出要罷課,我覺得真是太可笑了。這種卑鄙傢伙就會見風轉舵。 被叫到名字也不回答時,教室裡流動著一股不自在的空氣。誰都不跟我講話,我也不跟誰講話。 為什麼男人那麼喜歡女孩子留長頭髮呢?那簡直是法西斯嘛。好無聊。為什麼男人都認為頭髮長的女孩子高雅溫柔有女人味呢?我就知道大約二百五十個長頭髮而俗氣的女孩子,真的噢。 沒有什麼人喜歡孤獨的。只是不勉強交朋友而已。因為就算那樣做也只有失望而已。 想當官僚的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垃圾。這可不是說謊噢。那些傢伙連字都不太會念呢。” “那為什麼永澤兄要進外務省呢?” “有很多原因哪。”永澤兄說。“比方喜歡到外地去上班之類的,各種原因。不過最大的原因是想試一試自己的能力 人生不需要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動規範。 做一個紳士。” 雖然我沒有笑,但差一點沒從椅子上跌下來。“你說的紳士就是那個紳士嗎?” “是啊,那個紳士。”他說。 “所謂做一個紳士,是指什麼樣的事情呢?如果有定義的話,可以告訴我嗎?” “不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做應該做的事就是紳士。” “你是我所遇到過的人裡面最奇怪的人。”我說。 “你是我所遇到過的人裡面最正常的人。”他說。於是他把賬全部幫我付了。 星期三對不起。生氣了嗎? 不,沒這回事。只是我現在有點累而已。累得像被雨淋溼的猴子一樣。 因為我討厭死學校了。所以一天都沒請過假。心想我才不輸你呢。我還想過要是輸了一次的話就完了。我害怕如果輸了一次的話,可能就會那樣滑溜溜地繼續往下滑。 附近的太太買了那個,坐在廚房的桌邊熟讀起來,等先生回來之後可以試一試。那還滿可怕的噢。到底世間的太太都是在想著什麼活著的 偵探的、歷史的、情色的東西,因為只有這些才賣得出去。還有實用書。下圍棋法、盆栽的培養法、結婚典禮致辭實例、不可不知的性生活、立即有效戒菸法。立即有效戒菸法等等。 是沒有什麼特別辛苦過。只是沒那麼多錢而已,世上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啊。 嘿,你覺得有錢人最大的有利點是什麼?” “不知道。” “就是可以說我沒錢。例如我跟班上同學說我們來做個什麼吧,於是對方就會這樣說:‘我現在沒錢,所以不行。’換成相反的立場時,我實在說不出這種話。因為如果我說:‘現在沒錢’的話,那是指真的沒錢的意思。只有悽慘而已。就跟漂亮女孩說:‘我今天臉色很難看所以不想出去。’一樣。要是醜女孩的話,你說這種話看看吧,只有被笑而已喲。 也就是,只要把別人不寫的東西加進去一些就行了啊。這樣地圖公司的負責人就會覺得“那女孩子能寫文章 例如說,雖然為了建水庫而把一個村子沉進水裡,但候鳥們現在依然還記得這個村子,季節一到,就可以看見鳥群在那湖上不停地繞著飛的光景,之類的。如果能放進一個這樣的插曲的話,大家都會非常高興。你看,不是寫景又寫情嗎?普通一般打工的女孩子不太會下這種功夫。所以我賺的錢還不少噢,靠寫那稿子。 我隔壁房間慶應的學生還自慰後才去約會呢。說是因為那樣比較能夠鎮靜下來。 綠做的菜遠超過我想像的豐盛。醋漬竹筴魚、肥肥厚厚很有份量的蛋卷、自己做的鰆魚西京漬、燒茄子、蓴菜湯、玉蕈飯,還附有大量切細的黃蘿蔔上面撒了芝麻。調味是完全關西風味的清淡。 然後還存錢到正統的懷石料理店去吃噢。就那樣把味道記下來。我的感覺還滿敏銳的。雖然理論性的思考不行。 如果沒幹的話真是悲劇喲。世界上沒有比穿著不幹的胸罩更可悲的事 噢。眼淚都快掉下來。尤其一想到那是為了什麼蛋卷鍋的時候。 嫌麻煩哪。半夜煙沒了時的痛苦,之類的。所以戒掉。我不喜歡這樣被什麼所束縛。” “你這個人的個性對事情都可以很清楚地去思考噢,一定是。” “嗯,也許吧。”我說。“大概因為這樣所以不太被別人喜歡。一直都是這樣。” “那是因為,你看起來好像覺得不被別人喜歡也無所謂的樣子啊。所以某種人就會火大起來 ...

September 15, 2020 · Atelier Shen

被討厭的勇氣 嫌われる勇気

人是可以改變的 根據阿德勒的觀點,人們是可以改變的。 這種觀點與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形成對比,佛洛伊德認為過去的經歷決定了現在的狀態。 相反地,阿德勒認為人們可以利用「創造力」來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標,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來源中舉了幾個例子說明人們如何利用過去的經驗作為藉口,來逃避改變和承擔責任。例如,一個有社交恐懼症的女孩可能會以自己的狀況為藉口,不敢向心儀的對象表白。一個上班族可能會把現在不喜歡的工作歸咎於父母過去的反對,而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來源強調,人們不應該被過去的經歷所限制,而是應該專注於當下,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通過課題分離,將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的課題區分開來,人們可以擺脫他人的期待和評價,更加自由地做出選擇。 來源還提到,人們應該追求「共同體感覺」,即為社群做出貢獻的感覺。 這也是阿德勒認為幸福的來源。 人們不應該通過競爭和比較來獲得價值感,而是應該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和貢獻。 總而言之,來源傳達了一個積極的訊息:人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幸福的生活。 世界其實很單純 阿德勒認為, 世界其實很單純 ,複雜的是人心。 許多人認為世界很複雜,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混淆在一起。他們試圖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例如別人的想法和行為。 根據阿德勒的觀點,所有的煩惱都源自於人際關係。人們之所以會感到焦慮、不安、憤怒等等負面情緒,都是因為他們在人際關係中遇到了困難。 例如,擔心工作表現不好、害怕被朋友排擠、渴望得到伴侶的愛等等,這些煩惱都與人際關係有關。 來源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服務生不小心打翻飲料,客人可能會因此大發雷霆。客人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他把服務生的行為視為對自己的不尊重。但事實上,服務生可能只是不小心,並沒有任何惡意。客人如果能夠 課題分離 ,將服務生的行為與自己的情緒區分開來,就不會那麼容易生氣。 來源還提到,許多人會 把過去的創傷當作藉口,來逃避改變和承擔責任 。例如,一個曾經被霸凌的人可能會因此害怕與人交往。一個曾經失戀的人可能會因此不敢再談戀愛。但事實上,過去的創傷並不能決定現在的生活。 人們可以選擇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積極地創造新的生活。 阿德勒強調,人們應該專注於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例如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人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世界其實很單純,只要我們能夠課題分離,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和貢獻,就能夠活出幸福的人生。 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幸福 根據來源提供的資訊,阿德勒心理學主張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幸福。 這個觀點建立在幾個核心概念之上: 世界很單純:來源指出,世界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人心。 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和煩惱,往往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的課題混淆在一起。 他們試圖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例如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結果導致了焦慮和不安。 所有的煩惱都源自於人際關係:來源強調,無論是工作、愛情、家庭或是其他方面的問題,最終都可以追溯到人際關係的困擾。 例如,一個人可能因為害怕被同事排擠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因為擔心失去伴侶的愛而變得過於依賴對方。 人是可以改變的:與佛洛伊德的決定論不同,阿德勒認為人們並非受限於過去的經驗。 人們擁有「創造力」,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標,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課題分離是獲得幸福的關鍵:通過區分「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人們可以停止介入他人的課題,也不必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 例如,父母不應該過度干涉孩子的學習,因為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而不是父母的課題。 幸福來自於貢獻:阿德勒認為,真正的幸福感來自於對共同體的貢獻。 當人們感受到自己對他人有價值,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時,他們就能夠體驗到深刻的幸福感。 來源中也提到了一些阻礙人們獲得幸福的常見誤區: 追求他人的認可:許多人習慣於從他人的評價中尋求價值感,他們努力想要得到別人的讚美和認可。 然而,這種追求往往會讓人迷失自我,失去自由。 將人生視為競爭:有些人習慣於將人生視為一場競爭,他們不斷地與他人比較,追求勝利和優越感。 然而,這種心態只會帶來壓力和焦慮,無法讓人真正感到滿足。 來源鼓勵人們以「線」而非「點」的觀點來看待人生。 人們應該珍惜每個當下,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和貢獻,而不是執著於最終的目標。 只要我們能夠活在當下,為共同體做出貢獻,我們就能夠體驗到幸福。 總而言之,來源傳達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訊息:幸福並非遙不可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來獲得幸福。 只要我們能夠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並將其應用到生活中,我們就能夠創造一個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人生。 阿德勒理論中的「虛構的最終目標」 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虛構的最終目標」(fictional final goal)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個人在無意識中設定的一個想像性的目標,用以引導其行為和生活方式 [1]。這個目標並非客觀存在的,而是個人根據自身的經驗、價值觀和對世界的理解所建構出來的 [1, 2]。 虛構的最終目標的特點 虛構性: 最終目標是個人想像出來的,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1] 主觀性: 最終目標的內容因人而異,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知和生活經驗。[1, 2] 潛意識性: 最終目標通常存在於個人的潛意識中,並非個人有意識地設定或追求的。[3] 統一性: 最終目標將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整合在一起,使其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發展。[4] 虛構的最終目標的類型 阿德勒認為,虛構的最終目標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 ...

March 19, 2020 · Atelier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