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集、與商店

網路產品運作最重要的法則就是形成閉環,把使用者掌握在自己的產品中,讓整個消費的流程無法跳脫產品生態系。 形成閉環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城市有自己的護城河,並且在某個範圍裡面形成了一個幾乎可以完全隔絕競爭者的商業機制。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是 iPhone,iPhone 的使用者只能安裝專門給 iOS 生態系的應用程式,而 iOS 的應用程式只能透過 App Store 下載。應用內的消費也必須透過 In-app Purchase。乍聽之下對使用者來說似乎很不方便,但是使用者購買的應用可以與其他的蘋果產品共用。例如 Apple Music 可以跨裝置收聽,使用者可能下次購買平板或是電腦的時候就會選擇 iPad 或是 Macbook,再透過 iCloud,使用者就可以很方便的在這些應用當中同步資料。總有一天顧客就會慢慢的把所有的裝置都換成 Apple 系列的產品。 實體的生態系與虛擬的生態系 軟硬體結合是目前最能夠獲利,也是最容易擴大市場規模的作法;但是生態系不一定要虛實整合,它也可能完全發生在實體產品,比如二十年前的 SONY,他們的充電器、記憶卡、傳輸線用的全部都是自己的規格,這就是實體的生態系。虛擬市場的生態系則可以參考 Amazon,如果你用了 AWS,自然就會用 S3, Cloudfront, Lambda…
Share
View Post

一個好的使用者體驗(UX)應該是什麼樣的?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使用者體驗」的精髓,我覺得是:永遠要讓使用者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一般的網路產品的功能都非常的多,介面也相對的越來越複雜。拿 Facebook 做範例,經過多年的迭代之後,它的功能已經比以前(2012 年)多得多,以前的 Facebook,就是讓你看看你的朋友發佈的訊息,或是推薦你朋友的朋友給你。但是現在的 Facebook 已經不只是社群平台,比如說它有提供類似 YouTube 這樣子的影片串流,可以收看節目,也有像是 Instagram 的現時動態,甚至可以購物。那麼,他現在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社群媒體變成了一個有點類似 Yahoo 這樣的入口網站,所以其實這類的產品呢,我覺得維持好的使用者體驗的挑戰是非常大的。 一個好的使用者體驗,其實可以表現在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你的用戶來說,我們如果拿內容平臺 Medium 來做比方的話。我今天如果是一個讀者,我可以很快速的找到喜歡的文章,或者是他可能方便分享給我的朋友。並且我每次打開 App 的時候,推薦的內容都非常精準,當我想要看一些新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呢,他也都可以正確的顯示。這個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使用者體驗的下一個層次,其實就在有沒有符合商業目標,或是有沒有符合組織的目標。以剛才 Medium 的推薦算法為例,如果我真的要讓用戶很開心的話,那我每一次都推薦給他免費的內容,確保所有用戶每一篇都可以讀,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用戶體驗,因為我們的確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可是,如果我們從組織的層面去思考的話,這麼做其實沒有辦法維持平臺運行的成本。所以另外一個層次的用戶體驗,就是如何在不造成用戶困擾的情況下,同時也達到組織的商業目標。 如果繼續用 Medium 的這個例子來舉例的話,作為產品經理我可能就會去思考,我是不是應該要適時的也加入一些付費的文章進去推薦系統?比如說如果某個讀者喜歡閱讀關於設計的文章,那可不可以讓他看到相關內容的時候呢,多推薦給他一些付費的內容?就內容層面來說,它的確可能感興趣,而對於組織來說,也有一個讓用戶轉化的機會。 但是這個事情也不能做過頭。如果你放了全部都是付費的文章,這個用戶他可能用了幾次之後就會覺得,哎呀,我就不要再點你的推薦新聞了,因為你每次推薦給我的東西都要我付錢,那這樣子就會造成用戶使用上不方便,甚至用戶就會放棄使用。所以其實使用者體驗要追求的是一個平衡。第一個步驟是我們先替用戶想:用戶會喜歡什麼樣子的內容,或者是用戶會喜歡什麼樣的功能。第二步要去思考,怎麼樣讓我們的設計可以幫助到最終的商業目標。這個是使用者體驗需要思考的兩個層次。當然 Medium 這個付費文章的展現邏輯不可能這麼簡單,實際上會有很多需要去考慮的部分,這邊只是作為一個舉例。 結論 那如果你以前有曾經接觸過一些,比如說講的是行銷轉換的漏斗,像是…
Share
View Post

從哪裡著手學習 JavaScript?

如果要學習 JavaScript 的話,應該要從哪裡開始呢? 我覺得在學習 JavaScript 之前呢,要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先理解 HTML 跟 CSS。 HTML 是網頁的骨幹。即使你一開始就去學習比如 Vue 或是 React 這樣的框架,你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使用 HTML。因為 JavaScript 是一個用來操作網頁上面已經有的元素的一個工具,所以你必須要先理解 HTML 的一些基本的語法。而 HTML,與其說它是一種程式語言,不如說它比較像是一套規則,他比較像是元素週期表,或者說像是桌遊的規則,你只要把這個規則給記起來,然後懂得如何使用就行。大部分的時候, HTML 本身並沒有這麼複雜。 什麼是 HTML ? HTML 是一種用來跟瀏覽器溝通的文件,這個文件上會註明給瀏覽器的資訊,所以 HTML 本身並不是給人類閱讀的,你可以從…
Share
View Post

產品經理需不需要會寫程式?

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學會寫程式?是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對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沒有人期待產品經理可以取代工程師自己寫出程式碼,但是我覺得一個產品經理,你不能完全不理解基本的網路相關知識、以及一個軟體是如何運作。 譬如當我們今天說「有一個頁面被快取了」。我們說的快取到底是什麼?或者是當我們最近在談論「禁止第三方 cookie」的時候,我們討論的是什麼?或者是當我把 Google Analytics 放在網站上的時候,它到底是如何追蹤我的用戶資料?是怎麼去得知頁面有多少訪問量?我覺得作為產品經理,必須要去理解其中的邏輯。理解之後,知道怎麼樣去和其他完全不懂的人溝通就可以了。 我應該從 Python 入手嗎? 如果你今天想要去學習一門程式語言的話,那我的建議會是從兩個開始,第一個是 JavaScript。 那其實對於我來說呢,我自己覺得 JavaScript 的這個實用性比較高,單靠 JavaScript 基本上可以寫出網頁以及手機的應用程式。大部份主流的程式也都支援 JavaScript SDK,串接其他服務也比較簡單。當然你也可以學習 Python。 如果要從 JavaScript 跟 Python 之間選一個的話,我覺得學習 JavaScript 的效益會比較大。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 Python 是一個容易學習且強大的語言,但如果你最終是想要做出一個網路產品,那麼 Python 的學習路徑會比較迂迴,你最後必須學習比較多東西。當然有…
Share
View Post

保持好奇心:成為優秀產品經理的必要條件

一個好的經理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我認為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好奇心。其實不管是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工程師,只要你是做創意產業相關的事情啊,我覺得保有一定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對於周遭的事情完全不感到興趣,就很難去蒐集到更多的資訊。其實在創意產業中,你收集與理解的資訊量,會很大程度的影響你的規劃與決策能力。這麼說可能有一點抽象,但我覺得創意產業的工作,其實都是在設計某件東西。比如像我自己是產品經理,我在設計的是一個流程,我是在設計用戶做出的反應,我是在設計怎麼樣讓用戶能夠更喜歡我們的產品。如果是 UI 設計師,那他的工作就是去設計介面,比如說如何讓所有用戶都方便操作,怎麼樣讓使用者自然的理解怎麼操作這些介面。 所以本質上來說,雖然每個團隊負責的項目不同,但是工作的模式是很相似的。我們一定是先去收集資訊、解讀資訊,然後試著把這些資訊轉換成我們的解決方案。推出解決方案之後開始試錯。為了要收集到這些資訊,保持好奇心就會變得非常重要。要有足夠的好奇心,你才會去觀察事物,會開始去理解為什麼這個東西是這麼設計,為什麼文案是這麼寫,為什麼這個產品用的是這個顏色,為什麼他的版面是這樣排列…。 如果你不知道應該要從何開始培養好奇心,我的建議是當你每一次進行消費決策的時候,去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最後決定買了這件商品或是服務。例如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了這間餐廳?或是購買日用品的時候,思考一下為什麼是選了這個品牌。當你習慣這樣的思考後,就會發現人類的行為不外乎是幾種固定的規則。 了解人類的行為之後,設計產品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Share